语文360

《没有名字的东西》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没有名字的东西

奈保尔

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就是这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不过波普可从不闲着。他总是在锤呀、锯呀、刨呀,忙得不亦乐乎。我喜欢看他工作。我喜欢那些木头乔木、香树和蟾蜍树的香味,我喜欢那些木屑的颜色;也喜欢那些锯末像粉一样撒在波普卷曲的头发上。

你在做什么呀,波普先生?我问。

波普总是说: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在做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

我就喜欢波普这一点。我觉得他就像个诗人。

我觉得波普特别健谈。他谈的都是关于生死、工作之类的严肃话题,我发觉他真的爱跟我说话。

但在街上,波普却不是招人喜欢的人。哈特常说:你们听,波普也太傲气了。

波普从不挣钱,都是老婆出去工作。好在他们没有孩子,这样倒也方便。波普说:女人爱干活就让她们干吧,反正男人也干不好。

有一天,我发现波普在他的工棚里伤心。他坐在一块木板上,拿木屑在手指上缠来绕去。波普说:你阿姨走了,孩子。

去哪儿了,波普先生?

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他说到这便再没往下说。

波普的工棚里不再有锤子和锯子声。木屑闻起来也不新鲜了,颜色也变黑了,几乎像烂泥一样。波普开始酗酒,他身上有一股朗姆酒味,经常大哭大叫,然后就发火想打人。这使他被那帮人接纳了。

哈特说:我们过去错怪了波普,他是个好汉,和我们一样。

波普从不以为我年纪小,有些话不该对我讲。

孩子,等你到了我这把年纪,有一次他说,你会发现你一心喜欢的东西一旦得到后,你就不再会珍惜它们了。

他讲话就这个风格,像谜一样。

终于有一天,波普离开了我们。

波普回来后完全换了个人。我一跟他说话他就对我大吼大叫。

哈特说:你们看,女人把那家伙整疯了。

往日那熟悉的声音又从波普的工棚里传了出来。他拼命干活。我真想知道他是否还在做没有名字的东西。但我害怕没敢问他。

他往工棚里拉了一盏电灯,开始在夜间干活。他家门外总停着许多车子,将东西拉进拉出。后来波普又忙着漆房子,将房子漆成大绿色,又将屋顶漆成大红。哈特说:这家伙准疯了。又补充道:怕是他又要做新郎官了。

哈特没有全说错。大约两星期后的一天,波普回来了,还带来了一个女人,是他老婆,我的阿姨。波普很快又恢复了过去的生活方式,他仍然把时间都花在做那没有名字的东西。他又停止了工作,他老婆又到我们学校附近的那户人家做了厨娘。

后来发生的事太突然,我们都不知道会出这种事。哈特也是读了报纸后才知道的:小木匠被捕入狱。

这太不可思议了,原来波普是个作恶多端的梁上君子。所有那些新家具,用哈特的话说都不是波普做的。他偷来别人的东西然后把它们重新组装起来。实际上他偷的东西太多,有时只好把不要的那些卖掉。他就是这么被抓住的。现在我们才明白以前为什么总有许多车子停在波普家门口。

哈特说出了我们大家的心里话。他说:这老兄真笨,为什么他要去卖他偷来的东西呢?告诉我。为什么?

我们都认为他这么做确实太蠢。

波普出狱后成了英雄。他成了那帮小子中的一员。但对我来说,他变了。这种变化使我伤心。

因为他开始干活了。

他开始为别人做莫利斯式椅子、桌子和衣橱。

有一次我问他:波普先生,你什么时候再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呀?他竟臭骂了我一通。

你他妈的真讨厌,他说,快滚开,否则我非揍你不可。

[] 奈保尔,英国作家,以其富有洞察力的叙述和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将扭曲的历史中的真实展现出来,获得200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16.简要分析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17.眼中的波普与众人眼中的波普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5分)

18.波普从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到做有名字的东西,他的人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这种变化是可喜,还是可悲?请写出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6. 是故事的见证人,以来展现主人公,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真实自然2分);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借的情感态度揭示作品主题2分)。

(本题考查小说的叙述人称的作用,与文章的布局谋篇、情感内涵等相关。第一人称叙述本身就易拉近读者与作品的距离,显得真实;再者从内容布局来看,又是小说的线索,借的所见所闻所感叙述故事,揭示主旨。)

17. 眼中的波普热情、健谈、具有诗人气质,后来变得嚣张,令人害怕;(2分)众人眼中的波普傲慢、无用、不受欢迎,后来变成了英雄。(2分)表现了理想世界(儿童世界)与现实生活(成人世界)价值观的不同取向。(1分)

(本题考查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从与众人眼中波普的不同来揭示社会深刻的意旨。要从文中找到相关的文字,从来看有我觉得他就像个诗人特别健谈,后来对我大喊大叫臭骂我一通;而在众人眼中,他是太傲气了好汉出狱后成了英雄。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同的价值观造成的。)

18. 从追求精神(诗意)(理想)到追求物质(实际)(现实)。(2分)可悲:(1分)是对现实的妥协。消失了理想和诗意的生活,工作就会失去情趣性,尽情想象的创造性就会缺失,与世俗趋同的人生将会是平庸的人生。(3分) 或可喜:(1分)虽诗意但脱离现实的生活,必然会被生活抛弃,走出理想的空中楼阁,脚踏实地地生活和工作,是真实而理性的人生。(3分)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及情感主旨的探究,首先要立足于文本找到波普的人生转变,即从追求诗意到追求实际;然后再对这一转变进行评价、探究。进行可喜还是可悲这一分析。注意探究时既不要完全脱离文本,又不能仅仅限于文本,应该是在文本基础上做判断,然后再从辩证思考的角度,进行深入探究。)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