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922题。
拜 访
郭凯冰
男人还没想要进去的时候,不小心弄出了一点响声。
男孩在里面问:谁?进来吧。说话的同时,男孩已经把门打开了。
男人还没想好说什么,只好进到屋子里。
屋子里挺简陋,一张小床,一辆很旧的自行车,除了这些,就是满屋子的画。有的画在布上,有的画在纸上,有的是用铅笔画的,有的是用彩色颜料画的。
男孩请他坐到小床上,自己坐到一个放在画架边的小凳子上。
叔叔,您是不是旁边盖新楼的?
男人一惊,口袋里的手使劲攥了攥:你认识我?
我猜的。您身上有种味道,跟我爸爸一个样。
你爸爸是干建筑的?
我爸爸在另外一个城市做建筑工。您看,这是我给他画的速写。
男人接过男孩递过来的一幅画:画上是一个中年男人,穿戴跟建筑工地上许多男人一样。可那双眼睛亮亮的,让这个父亲又不同于工地上的其他男人。男人想,这是一个对日子有盼头的父亲。
叔叔,您看,这是我妹妹。男孩又递过一幅画:一个小女孩,头上扎两个朝天撅着的小抓鬏,脸蛋红红的,鼻梁上还有一道细细的灰,站在画布里朝着男人调皮地笑。男人看着这个甜甜的小姑娘,嘴角忍不住翘起来。
这是我上一次回家的时候,给妹妹画的。她刚烧完午饭,鼻子上还有一道灰呢。男孩也跟着笑。
男人松弛下来,把手从口袋里抽出,甚至将背靠在男孩卷起的被褥上。
小子,你平时怎么吃饭也不见你的锅碗瓢盆。
我在旁边的中学吃饭。那里馒头不贵,还可以喝一碗汤,免费的。
菜贵不贵?
好像也不贵,我没买过菜。
哦,舍不得吃菜呀。听说你们学美术的学生能挣钱呢。我们村里有一个画画的大学生,给画廊打工,一个晚上就挣五百块钱。你怎么不也挣点,改善一下生活?
我也挣的,叔叔。这些天,我给旁边那几个商店画广告牌,您没看到我天天站在梯子上吗?
男人当然看到了,而且每天都能看到。他们站在脚手架上议论,如今还是有一技之长挣的钱多,不远处那个画广告牌的男孩,一天下来,比他们十天的工钱都多。
今天人家先给了我五百。这下好了,我可以不用跟家里要钱,就能够跟着班里出去写生了。男孩拍拍自己大大的裤兜,很自豪的样子。
男人笑了,右手撑着脑袋,很舒适的样子。这孩子,一点也不知道作假。
小伙子,你今年上高中几年级?
我上高三。
你怎么不在学校上学,来这里自己租房子住?
今年我跟着老师学专业呢。高三都这样,找个老师学专业。其他同学都在老师家楼下租了房子,我钱不够,就来这里找了这间要拆的房子,一个月才三十元钱。
那老师水平行?
行!老师还说我画的是最好的,他让我考中央美院,那可是中国最好的美术院校。
有志气的好小子。
叔叔,您的孩子上几年级了?
我的孩子嗯,好像是上初三了。
哈哈,叔叔,您可不合格,我爸爸不但知道我上几年级,还知道我每次考试的名次!
是的,我要向你爸爸学习。男人又笑了。
哎呀,对不起叔叔,您是不是来借水喝的?我忘了给您倒水。
男人不是来借水喝的,不过并没有阻拦。接过水,大口喝了。男孩在一边看着就笑。叔叔,您喝水的样子,跟我爸爸一个样。
你爸爸是什么样?
是不是没礼貌呀,叔叔,这可是我妈说的,她说跟我们家的老黑牛喝水一样。
好小子,你说我是牛饮!男人突然很兴奋,起身拍了站在床边的男孩的肩膀一下,那肩膀很结实。是个结实的小伙子,男人在心里这么想。
我要走了,小子,谢谢你的水。我就是来借水喝的,可惜你小子想起来太晚,让我渴得不行,来了个牛饮。男人再一次拍拍男孩的肩膀,走出去。
叔叔,您丢了东西。
床上,静静地躺着一把刀子。
防身用的,小子。送给你了。你一个人,拿着防身吧。
男人转过身,身后传来砰吧嗒的关门锁门声。
男人没有回头,自言自语道:真是个机灵的小子。
月亮出来了,男人觉得眼前一片明亮。
走在路上的男人想,要是自己的儿子这么有出息,该多好。再过几天就到了探视的日子,管教来信说,儿子最近在里面不太安心,让自己去看看。明天先让工头预支一个月的工资,大概可以的。
(摘自《贵港日报》2009年8月3日,有改动)
19.文中说床上,静静地躺着一把刀子,这一情节在文中早有暗示,请找出两处并简析。(4分)
20.文中划线的句子月亮出来了,男人觉得眼前一片明亮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语境加以分析。(4分)
21.请简要分析男人这一人物形象。(4分)
22.有人说,小说的最后一自然段纯属多余,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9.①男人还没想要进去的时候,不小心弄出了一点响声,暗示男人是想偷偷地进去,不想让人发觉;②男人还没想好说什么,只好进到屋子里,说明男人对被发现缺乏心理准备,并不是真正来拜访的;③男人一惊,口袋里的手使劲攥了撵,看出男人被认出的紧张感,使劲攥了攥的当然是那把刀子;④男人当然看到了,而且每天都能看到,可以看出男人的这次拜坊是有预谋的;⑤男人不是来借水喝的,不过并没有阻拦,直接点明了男人不是为水而来,而是另有所图。(找出一点得2分,分析2分;任找两点并分析即可得满分;找到文中其他照应处,有道理亦可。)
20.一方面写月亮出来照亮了黑暗,(2分)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男人心理的变化:摒弃了黑暗,变得一片轻松。(2分)
21.男人是一个差点失足犯罪、良知未泯的打工者(建筑工人)的形象。(2分)他为了去探望劳教的儿子而想通过抢劫的方式弄到钱,但当他面对单纯机灵的男孩时,不禁心生关切、爱怜,良知再现,最终救赎了自己的灵魂。(2分)
22.认同。(2分)文章到倒数第二自然段故事情节就已经非常完整,(2分)以此结尾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增强小说的文学色彩。(2分)
不认同。(2分)小说最后一自然段是前面有关情节的注脚,(2分)照应到了前面男人谈自己儿子时的不自然,(1分)也交代了男人拜访男孩的缘由,使全文情节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1分)
(只答认同或不认同,缺乏分析不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