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毁》练习(教师版)
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 张玉玲
一、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 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闻也懼通惧,惧怕,害怕
2、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说通悦,高兴,喜欢
二、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病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缺点,名词
亮疾病,卒于军 病重,动词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担心,动词
2、善 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擅长,形作动
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 择善而从之 好事,形作名 / 好的人或事
素善留侯张良 交好,与交情好,形作动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做好,动词
太祖曰善乃南征 应答之词,表示同意
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荀子强国》) 爱惜,动词
3、及 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 不及汪伦送我情 如,比得上,动词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史记》) 等到,到,动词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济:渡河)(《左传》) 趁着,介词
4、焉 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他,代词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那里,代词
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怎么,疑问代词
听其所止而休焉 / 玉之言,盖有讽焉 语气助词,无义
盘盘焉,囷囷焉 的样子,形容词词尾,助词
水旱祷焉 于之,兼词
且焉置土石 于何,在哪里,兼词
5、乃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 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却,竟然,副词
良久乃已 才,副词
圣主乃吾辈所共事之主 就是,是,表判断的语气,副词
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的,代词
6、其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 他们,第三人称代词
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那些,指示代词
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大概,表示揣测的语气词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表示反问的语气词
三、指出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写出古义
课文例句 古义 今义
1、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 一般人 许多人
2、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 虽然如此(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
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3、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 两个词尝,曾经,副词; 试验,试
试,试验、尝试,动词
|
四、指出下面活用的字并作解释
1、故人乐为善/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详,故人难于为善
善:形作名,好事
2、即其新不究其旧 / 究其旧不图其新 新:形作名,现在的表现
旧:形作名,过去的表现,旧日的表现
3、己未有善 善:形作名,长处,特长
4、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 能善是,是亦足矣/ 我善是,是亦足矣/ 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善:形作动,擅长,善于
5、早夜以思 早:名作状,在早上 / 夜:名作状,在夜晚
6、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外:名作状,对外 / 内:名作状,对内
五、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其责己也重以周 重:严格 周:周全
2、其待人也轻以约 轻:宽,宽容 约:少,要求低
3、重以周,故不怠 懈怠
4、其责人也详 详细,要求高,于周相近
5、其待己也廉 少,要求低,与约相近
6、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 说的正是
7、为是者有本有原 思想根源
8、怠者不能修 进修,要求进步
9、必其人之与也 同党,同类
10、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有才艺的人
11、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闻也 声誉,名声,(名望)
12、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 发扬光大
六、指出下面课文例句的句式类型
1.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 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 / 舜,大圣人也 / 周公,大圣人也 /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 某良士 / 某非良士 判断句
2.责于己曰 / 尝试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 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
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文段一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C )(善:好事)
A.其责己也重以周 周:周密,此为全面
B.就其如舜者 就:趋向,靠近
C.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善:擅长
D.一善易修也 修:此为做到
|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是( D )
A.其责己也重以周 早夜以思
B.后世无及焉 听其所止而休焉
C.其于人也,乃曰 项王乃大惊曰
D.而我乃不能是 而以圣人望于人
(D却,表转折关系的连词A而,且,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地,表修饰关系的连词;B他,代词/语气助词,无义;C却/就)
3、翻译句子
①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译文: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他对待别人既宽容又平易(要求少)对自己严格而全面,所以不会懈怠;宽而少,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
②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译文:寻求舜所以成为舜的道理,对自己要求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仿效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
③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译文:取他的一点,不要求他再有第二点;就他的现在表现看,不追究他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那个人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
(二)文段二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试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其同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C )(尝试:曾经试着)
A.怠者不能修 修:进修,要求进步 B.必其人之与也 与:同党,同类
C.又尝试语于众曰 尝试:试着 D.将有作于上者 有作:有所作为
2、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C )(A懼通惧;B说通悦;D少通稍)
A.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闻也 B.懦者必说于色矣
C.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D.其一少北而东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是( B )
A.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是故事修而谤兴
B.士之处此世 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
C.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其孰能讥之乎
D.强者必说于言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B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助词A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却,表转折关系的连词;C大概,表揣测语气/难道,表反问语气;D在/对)
4、翻译句子
①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文:虽然如此,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那就是懈怠和嫉妒懈怠的人不能求进步,而嫉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进步
②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译文:所以,事情办好了,诽谤却跟着来了,声望提高了,诬蔑却也随着来了唉!读书人处在这个世上,希望名誉昭著(名誉发扬光大),道德畅行(道德推行),真难了(难啊)
③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译文:身居高位而将要有作为的人,得到我所说的这些道理并牢记在心,国家大概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吧!
八、翻译下列句子:
1、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译文: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全面,要求自己却很少(对人要求)全面了,所以人们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低,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
2、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译文: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
九、文学常识填空:
韩愈,字 退之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 韩昌黎 ,曾官至吏部侍郎,又称 韩吏部 ,谥文,又称 韩文公 唐代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领袖,主张对古文师其意不师其辞,做到词必己出文从字顺在他和 柳宗元 等古文家的倡导下,终于把文体从骈俪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古文的基础本文与《 原道 》、《原性》、《原人》、《原鬼》合称 五原 ,是韩愈较系统全面地阐述自己思想观点的纲领性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