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公益”折射的社会管理之道》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微公益折射的社会管理之道
何小手
一种全新的、自下而上的微公益慈善模式,正受到公众尤其是网民的追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支队伍,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在新媒体技术搭建的现代化平台上,汇成温情脉脉的爱心洪流。
微公益之微,首先是指参与主体之微和力量之微。传统观念中,人们对慈善的认知往往本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心态,慈善是政府、大机构和少数成功者的专利,慈善成了道德竞赛,谁捐的钱越多,境界也就越高。微公益改变了这种局面,它的参与者多数是社会普通民众,对于善举,它强调有无,而不追求多少。
微的另一层意思是指微博客。这种全新的互联网应用促成了一个虚拟社会,公共话题在网民社群中快速传播,为微公益提供了情感载体,搭建了宣传平台,成就了组织手段。
即时性也是微公益的特点之一。一个社会事件的发生,一种现象的舆论凝聚,尤其是当弱者命运广受公众关注,都可能即时引发出公益行为。
微公益的慈善主体不是国家机构,也不是大企业家,它甚至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举手之劳的、轻松的甚至是寓慈善于乐的参与方式。微公益所倡导的重在参与、自我管理的理念,也为现实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对比微公益和传统的机构型公益形态,可以发现,前者依赖分散的网民,汇聚的是草根的微力量;后者依赖企业或有较大经济实力的个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没有交集。现实中,传统公益机构纷纷上网,为公民参与公益提供网络渠道;另一方面,近来兴起的微公益组织者也意识到,单纯利用网络,缺乏机构的规范管理,活动将难以持续。现今针对微公益的部分质疑,亦与专业化不足的现状有关。从这个角度说,传统公益形态与微公益并非泾渭分明,微公益不会取代前者,只有互相补充,新生力量才可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微公益是源自草根的星星之火,互联网则将这爱心之火引燃燎原。面对公民对慈善的热情参与,政府所能做的,就是为微公益建立规范机制和游戏规则,引导其走上正规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人民日报》)
10.下列对微公益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一种集公众点滴之爱汇成爱心洪流的自下而上的新型慈善模式。
B.不赞同达则兼济天下,强调善举的有无,而不追求捐款的多少。
C.以互联网为情感载体和宣传平台,具有反应即时、传播快速的特点。
D.倡导重在参与的理念,为公众参与慈善活动提供了方便轻松的方式。
1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观念中的慈善是政府、大机构和少数成功者的专利,捐资数额成为衡量境界高低的标准。
B.一个社会事件发生后,微公益就会及时跟进,使之成为舆论焦点,从而改变社会弱者的命运。
C.微公益不仅丰富了人们对慈善的认识,也因其倡导的理念为现实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D.微公益依赖分散的网民,汇聚草根的微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微公益的力量是微弱的。
12.应如何改进微公益,才能使它有更长远的发展?请简要回答。(3分)
答:
参考答案:本文由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提供
10.(3分)B(达则兼济天下是传统慈善观念,微公益并没有不赞同它。)
11.(3分)B(微公益不一定能关注所有的社会事件,不一定能使社会事件成为舆论焦点,也不一定能改变弱者的命运。)
12.(3分)①应加强微公益机构的规范管理,走专业化道路。②政府应为微公益建立规范机制和游戏规则,引导其走上正规发展的道路。(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