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由“儒”字说开去》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按照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诠释,儒,柔也。一个柔字,味道全出,可谓搔到了问题的痒处。宋词专家叶嘉莹先生曾提到中国文化的弱德之美。她由儒字柔的本义出发,加以阐释,十分贴切地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多维度地彰显出来了。儒含需字,参之以《易经》需卦的卦象,可知需有等待之义。据《易传》记载,孔子就说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孔子这里说的其实就是需的意思,它体现的显然是一种等待的姿态。

华裔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在参观走访了中国内地之后,曾经感慨道:我在这里重新发现了中国的弹性它所固有的柔顺性,这使它不受外界危机的影响,同时也使它度过自己的一次又一次动乱。因此,我们虽说儒者柔也,但看此柔字不要过于直观,误以为柔就是软弱无力,就是废弃一切作为。

其实,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柔是水的最为突出的特性。在中国文化中,以水喻道是有其古老传统的。譬如,老子曰:上善若水;他还说弱者道之用,此所谓弱者乃指水的柔弱所表征出来的规定。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我们知道,水是不定形的,它被放进怎样的容器中就采取什么样子的形状,但正因为没有一种凝固不变的形状,所以才能变成一切可能的形状。这正足道的品格。更为重要的是,它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

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所采取的等待姿态,与儒家固有的柔的性格之间,是有极深的渊源关系的。它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从古典技术同现代技术在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我们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柔性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取向塑造出来的古典技术,不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和侵略性。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和平与宽容的民族。老子曰: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由此不难窥见中国人对于兵器乃至战争的基本价值取向。与此相关联,在历史上,我们对于诉讼也是持保留态度的。儒家主张,亲亲为仁。诉讼总是缘于利益的纷争,它只能是道德失效的结果。在中国人看来,实乃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我们更愿意相信退一步,海阔天空。争执双方倘若采取这种妥协的姿态,那么就会使诉讼变得多余。所以,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孔子认为,无讼才是一个社会的理想状态。中国文化的儒雅性格,虽然没有咄咄逼人的凌厉之势,却又决不因此而失其庄严。相反,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内在力量。

(何中华《由儒字说开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儒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儒诠释为柔,可以说是抓住了问

题的实质,指出了儒字真正的本义。

B.宋词专家叶嘉莹由儒的本义,进一步阐释了中国文化的弱德之美,

彰显了中国文化性格的多维度。

C.《易经》把儒字释义为需,《易传》中孔子把需字释义为等待的姿态。

D.儒者柔也,中国固有的柔性,使得中国避免了外界危机的影响,也度过了自己的一次次动乱。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通过水的意象,我们能体味到儒之柔,柔也体现着水的最为突出的特征,以水喻道是中国文化的悠久传统。

B.老子认为上善若水,水柔弱善利万物而不争,水的这种特性,正体现了道的品格。

C.儒家固有的柔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

D.中国人认为诉讼是不道德而多余的,没有诉讼才是理想的状态,因为中国

文化的儒雅性格才是真正的内在力量。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柔和等待是从不同的方面对儒的含义的理解,通过对儒文化的认识,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B.水没有固定的形态,形状随容器而定,这正是道的品格。道的品格隐喻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

C.古典技术对自然界不具有征服性,可以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柔性特征。

D.兵器是不祥的器物,也是古代有德行的人所慎用的器物,从中国古人对兵器的价值取向中,体现出中华民族奉守的和平与宽容。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