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相比传统的社会监督模式,网上举报因为其速度快、影响大和低成本、低风险的优势,更容易形成舆论热点,其积极意义不可小觑。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网络的开放性使其形成一个人人可以参与的扁平化的舆论场,对权力运行可以进行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关注,促进官员谨慎用权,约束言行。
一些例子似乎说明,网络反腐可谓弹无虚发。无论是表叔、房叔还是天价烟局长等腐败案件的查处,都遵循网络曝光纪委介入查实处理这样的路径发展。不过,值得反思的是,这种模式因其偶发性甚至戏剧性的弱点,使得反腐效果难言乐观。
当然,网络举报的泛滥,也会使有关部门在查处腐败过程中,对于保证公众知情权和保护个人隐私权之间难以权衡。而面对公共利益,官员隐私权该受到何种程度的限制,更需要明确的法律界定。比如网帖所曝拥有24套房产的房婶,经纪委查实,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工程师,而其6套房产也都是合法所得。
网络举报是一把双刃剑。误伤事件提醒,监督和隐私各有边界。如脱缰之马的网络监督真假难辨,一旦践踏到普通公民的隐私领地或者危及集体权益,必将会使整个社会陷入不安,因此网络举报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
争论网络反腐利弊的同时,更不能忽视这样的诘问:如果正常的投诉渠道畅通有效,网络举报何以如此盛行?而反观网络反腐显而易见的短板,更提醒我们当前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多么地必要和紧迫。
(选自2012年12月3日《人民日报》)
24.从材料看,网络举报有哪些特点?(4分)
25.结合文本,说说网络举报如何才能健康发展?(6分)
26.网络举报对我们当前的反腐工作有哪些启示?(5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24.(4分)①速度快、影响大和低成本、低风险;②容易形成舆论热点;③具有固定的发展路径;④具有偶发性甚至戏剧性弱点;⑤容易产生误伤事件。(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
25.(6分)①要真实理性;②要保障个人隐私;③要纳入法制化轨道。(每点2分)
26.(5分)①要畅通投诉渠道;②要保障举报人的人身安全;③要给公众充分的发言权;④要保证公众的知情权;⑤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⑥要借助民间力量,扩大腐败信息源;⑦加大反腐的决心和力度。(每点1分,给满5分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