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报任安书》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报任安书》语段 略 (15分)

7.下列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①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④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⑤则仆偿前辱之责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3分)
A.①②④⑧ 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⑦ D.③④⑤⑥
8.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意气勤勤恳恳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C.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下至于兹(此) 仆窃不逊(谦虚)

B.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失) 亦欲究天人之际(探究)

C.垢弥甚耳(更加) 若望仆不相师(希望)

D.虽累百世(积累,经历)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考察)
10.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常使用尊称或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B.少卿足下
C.仆非敢如此也 D.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11.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译: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

B.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译: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C.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译: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

D.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译:时至今日,我即使想要修饰打扮,用傲慢的言辞为自己解脱也无济于事,一般人不会相信,只不过自取侮辱罢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7答案:D(①剔通剃;③失通佚;④枪通抢;⑤责通债;⑥摩通磨;⑧底通抵。)
8答案:BA.意气,古义指情谊和语气;今义指意志和气概。B.倜傥,古今义同,指洒脱,不拘束。C.下流,古时比喻处于卑贱地位;今指卑鄙龌龊。D.口语,古指说了几句话;现区别于书面语,指说话时使用的语言。)
9.C 10 BA.牛马走,谦词,像牛马一样被驱使的人;B.足下,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C.仆,自称的谦词;D.下愚,谦词,愚昧无知。)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