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窦娥冤》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窦娥冤》练习课内语段阅读

[滚绣球]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作恶的享富贵寿又延。④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⑦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9.解释文中加点词

a、合 b、糊突 C、错勘 d、怎生

(答案:a应该 b混淆 c错误判断 d怎么)

10.对这节文字,分析最恰当的是

A.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

B.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神权的否定。

C.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对死亡的悲痛感情及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

D.运用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怒控诉。

(答案:D。本段文字从修辞格来看对偶、对比、借喻、借代均有。清浊为借喻,盗跖颜渊为借代;从思想内容来看有悲愤、有控诉、有反抗、有否定。A错在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B错在对神权的否定,C错在对死亡的悲痛感情。)

11.这节文字中人物的情感的变化,请各用二个字来概括

③④⑤⑥

(答案:①希望 ②困惑 ③④⑤⑥ 控诉 ⑦怨叹)

12.请指出文中几处与原文不符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答案: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作恶的享富贵寿又延应为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作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 梁州]才沾上茅庵草舍,又钻入破壁疏篱,似扬花滚滚轻狂势。你几曾见贵公子锦茵绣褥?你多曾伴老渔翁箬笠蓑衣?为飘风胡作非为,怕腾云相趁相随。只着你冻的个孟浩然挣挣痴痴,只着你逼的个林和靖钦钦历历,只着你阻的个韩退之哭哭啼啼①。更长,漏迟,被窝中无半点阳和气。恼人眠,搅人睡。你那冷燥

1、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喧 罪愆 倾刻 披枷戴锁

B、分辩 诀别 造蘖 望帝啼鹃

C、时辰 昭障 冤枉 湛湛清天

D、怜悯 枷纽 白练 负屈衔冤

2、下列词语中加线的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磨(摇)旗 只合(应该) 错勘(判断)定 罪愆(罪过)

B、糊突(混淆) 则(只)被 亢(极)旱 餐(吃,挨)刀

C、枷纽(拘束) 天道(规律) 生埋怨(深深地)

D、笑科(动作) 哥哥行(行走) 着做公的(语助词)

3、下列戏剧术语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外(外末) ②端下好 ③云 ④正宫 ⑤滚绣球 ⑥一煞 ⑦唱

⑧正旦 ⑨科(介) ⑩倘秀才 ⑾花脸 ⑿耍孩儿 ⒀鲍老儿 ⒁卜儿

⒂快活三 ⒃净 ⒄白

A、角色名①⑧⑾⒁⒃ B、角色表演指示 ③⑦⑨⒄

C、宫调名②④     D、曲牌名⑤⑥⑩⑿⒀⒂

4、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著名的戏曲作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他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今存14种,代表作除《窦娥冤》之外,还有《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1956年,作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B、《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著名杂剧,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元杂剧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短的独立段落,一般用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端,有时用在折与折之间,衔接剧情)。课文是全剧的第三折,是矛盾冲突的结局。

C、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其中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D、《窦娥冤》中用到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亢旱三年四个典故分别涉及的人物是周朝的苌弘、神话中的杜宇、战国的邹衍。汉朝的孝妇。

5、我国的古典戏曲与古典诗歌一样,往往借典故表达思想感情,鉴赏戏曲剧本,就必须注意分析其中的典故。对《窦娥冤》中的四个典故,分析不当的是(

A、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两个典故都与血有关,紧承第一桩誓愿而用。苌弘、望帝都是无罪被冤被杀的人,作者借此表现窦娥至死不屈的坚强性格。

B、六月飞霜东海孝妇两个典故都是说人间奇冤感天动地,配合窦娥的第二、三两桩誓愿而用,说明窦娥蒙受了冲天冤情,同时驳斥了监斩官的话。

C、前两个典故写人间怨恨,后两个典故写天地震怒:一个当时应验,一个后来应验。四个典故,内容层层递进,意义由轻而重。

D、四个典故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而且表现了窦娥的性格。同时紧紧扣住了感天动地窦娥冤这个题目的意思。

6、窦娥的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手法,表达当时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愿望。

B、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反映人民群众惩治邪恶,保护善良的心理需求。

C、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只能靠鬼神来解决他们认为无法解决的矛盾。

D、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面对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只能从内凡世界去寻求出路。

7、对[端正好]一曲内容,分析不当的是(

A、诉说无端受罪,蒙冤含屈。

B、对命运不公天地不公发出呐喊

C、表达内心极端愤怒

D、不能怨王法,只能怨天地。

8、婆媳诀别的场面中,有一段发自窦娥心灵的呼喊: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为什么抱怨自己的命运,她这样说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课文,根据下列要求找出相关句子

1)由寄托到质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声诅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天地的否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2D3C4B5C6C7D

8、窦娥这些表白是为了劝慰悲痛欲绝的婆婆,也宁愿自己心头流血来减少婆婆内心的痛苦,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正是窦娥善良性格的体现。

9、(1)有日月朝暮悬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2)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3)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