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谈“中国式文化创新”》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谈中国式文化创新

吴 炫

从某种程度上说,除了饮食文化、琴棋书画这些传统文化内容,中国今天的文化已不能占领世界市场,中国元素也只能是传统文化的元素而不是现代中国的文化元素。而缺乏除饮食文化以外的精神和思想文化影响世界,中国就不可能承担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化大国的责任;缺乏现代文化创造,中国就不可能参与世界现代进程、在重大世界问题上发出独特的声音从而赢得全球的真正尊敬。

不错,中国今天已经是经济腾飞的大国了,但这不等于中国已经是文化上可以创新、生产、出口的大国了。而经验告诉我们,不能使文化创造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不仅经济发展会缺乏文化创新引导而不稳定,而且会使人们只能在西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之间徘徊,导致价值迷乱,这就不可能对世界产生文化性的影响。因为世俗化地满足于现实性富足的中国人,和有宗教精神支撑的可以超越富足的西方人,背后是两种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文化。所以西方有对抗和超越现实的文化,而中国文化则是《易经》八卦图的在现实中的整体性来谈自己的人生努力,所以如何让中国人不满足于富足,是一个中国现代原创性哲学命题。同时,既然是创新,那也意味着我们不可能从中国道家淡泊欲望和儒家君子喻于义、知足常乐的观念中,提取能引导现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为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均是从抑制、轻视、淡泊个人欲望出发来对待富足和享乐问题的,而不是从尊重个人欲望和人生还有不同于欲望满足的另一种努力出发来引导人们不在意欲望的。所以,中国式文化创新不仅需要我们对西方各种人文观念进行中国改造,同时也需要对中国传统人文观念进行原创性改造。

也许有学者会说,理论不需要区分东方还是西方,只要有用就行。而我认为笼统地说有没有用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西方形式主义理论在中国产生了新潮文学,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在中国产生了巴金的《家》,但这样的有用,却不能作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代表去影响现代化进程中的世界,所以鲁迅、巴金的影响主要还是在亚洲或本土,中国的新潮文学更是走不出中国。如此,依附西方原理的中国现代人文社会科学,自然也就不具备与西方对话的资格。所以上述创新也就不能揭示出真正的中国问题。中国古代文化确实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性所强调的尊重个体、尊重生命力、尊重创造力是脱节的,所以很难进入现代人的现实生活。推而论之,中国的《易经》确实具有现实性、对应性、和谐性、整体性的神秘特点,但儒家的《易传》只是对它的一种解释,中国历史上还有柳宗元这样的不同于儒家天人合一的天人不相预的解释,这就说明今天的中国式文化创新还可以改造儒家的观念,建立起不同于儒、道的对《易经》的解释,如此,新儒家不触动儒家基本观念的解释之创新,就需要进行批判性对待。这样的工作,才是中国式的文化创新的应有之意。

(本文有删改)

1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5分)

A.经济发展如果缺乏文化创新引导就会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B.中国的新潮文学走不出中国,证明了西方的理论对中国是无用的。

C.中国元素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D.只有用饮食文化以外的精神和思想文化影响世界,中国才有可能承担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化大国的责任。

E.作者认为,中国尚未走出在西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之间徘徊的价值迷乱,因此还不能对世界产生文化性的影响。

解析 B项,无用是绝对化的说法;C项,中国元素不仅指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只不过今天只能是传统文化元素而已;D项,饮食文化以外的错,饮食文化也应包括在内。

答案 AE

13.下列有关《易经》的理解,不符合文本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易经》具有现实性、对应性、和谐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B.《易经》体现的中国文化主张个人要从现实中的整体性来进行人生努力。

C.《易传》是儒家对《易经》的解释,其观点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

D.柳宗元反对儒家学说,将《易经》解释为天人不相预,认为天和人没有关系。

解析 文中没说柳宗元反对儒家学说。

答案 D

14.根据文本内容,概括中西文化的不同表现。(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中国人满足于现实性富足,西方人超越富足;背后是两种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文化。(2)中国人缺乏宗教精神支柱,西方人有宗教精神支柱。(3)中国人是在现实中的整体性来谈自己的人生努力,西方人有对抗和超越现实的文化。(4)中国人淡泊个人欲望,西方人尊重个人欲望。

15.作者认为应该如何进行中国式文化创新?请简要概述。(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中国式文化创新不能笼统地以有没有用为标准,要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对西方各种人文观念进行中国改造,同时必须触动儒家基本观念,批判性地对待中国传统人文观念,进行原创性改造,建立起不同于传统观念的中国创新文化。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