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阿房宫赋》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每题4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突兀(w)      骊山(l)

殆尽(di) 廊腰缦回(mn)

B.珠砾(l) 迤逦(lǐ)

涨腻(n) 倚叠如山(di)

C.摽掠(pio) 仓庾(yǔ)

宝鼎(dǐnɡ) 胜负之数(sh)

D.极妍(yn) 媸(chī)

闲暇(xi) 朝歌夜弦(xun)

解析 A项中骊应读l;C项中摽应读piāo;D项中弦应读xin。

答案  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解析 B项,都解释为这样。A项,①开始,②才;C项,①统一,②数词;D项,①喜爱,②爱护。

答案 B

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②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③骊山北构而西折 ④不敢言而敢怒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解析 ①助词,的;②代词,这些东西;③连词,表承接关系;④连词,表转折关系。

答案 B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B.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C.骊山北构而西折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解析 D项中的族名词用作动词,灭族、杀尽。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D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B.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C.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D.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解析 A项,一旦,古义:一天之间,形容时间短;今义:不确定的时间,表示有一天。B项,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同意、能够。C项,经营,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指筹划、计划或组织。

答案 D

二、阅读精练(33分)

(一)阅读《阿房宫赋》第3、4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C.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解析 其他都为助词,的。

答案 B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也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其它都为判断句的标志。

答案 D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B.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庾:谷仓。

C.戍卒叫,函谷举 举:拔,攻占。

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炬:火把。

解析 炬:燃烧,放火。

答案 D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后人含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D.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答案 C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唉!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个人的心思啊。秦朝统治者喜欢繁华奢侈,别人也(都)顾念自己的家啊。(2)假使秦国也能爱护六国的老百姓,就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君王,谁能够灭亡(他们的)族呢?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节,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后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

(《唐才子传杜牧》)

【注】 ①薄施尘露:效微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②进士:唐代凡参加礼部考试者均称进士。

1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

属文:阅读分析文章。

B.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

谒:拜见。

C.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

扬眉扺掌:眉飞色舞,拍掌称快。

D.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易:改动。

解析 属文:写文章。

答案 A

12.对下列加点的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两个以用法相同,两个所用法不同

B.两个以用法相同,两个所用法也相同

C.两个以用法不同,两个所用法相同

D.两个以用法不同,两个所用法也不同

解析 以:因为/把;所:与后面动词组成名词性词语。

答案 C

1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杜牧当初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只好流落到东都。

B.主司侍郎崔郾和太学博士吴武陵发现了他的才华,一起推荐了他,让他参加了正科考试。

C.杜牧因政绩突出,多次升迁,曾担任三个州的刺史。

D.杜牧因其诗情豪迈,语言直率惊人,和杜甫的风格相似,被后人称为小杜。

解析 一起推荐了他理解不对,是吴武陵向崔郾推荐了杜牧。

答案 B

1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时主司侍郎为崔郾。(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人,王佐才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识者以拟杜甫。(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当时主司侍郎是崔郾。

(2)这个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

(3)认识他的人都把他比做杜甫。

【参考译文】

杜牧,字牧之,是京兆人,善于写文章。开始时参加科举考试未中,流落到东都,当时主司侍郎是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向崔郾推荐说:您因为德高望重,替君选才,我敢不尽力作点贡献!前几日偶尔见十几个文士,眉飞色舞,拍掌称快,共同阅读一卷文章,我看后,是进士杜牧写的《阿房宫赋》。这个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趁机拿出文章朗诵起来,崔郾大加赞赏。(吴武陵)说:请您给他第一名!崔郾说:已经有别人了。(吴武陵)说:不行,就给第五名。还不行的话,就把赋还给我!言辞面容很严肃。崔郾说:许多人都说杜牧行为自由,不拘细节,然而我尊重你的建议,不敢再改了。后来又举荐贤良才参加正科。沈传师上表请杜牧担任江西团练府巡官,又担任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升迁为侍御史,多次升迁为左补阙,曾担任黄、池、睦三州刺史,后来升中书舍人。杜牧刚直有奇节,敢议论国家大事,指陈利弊特别中肯。死时五十岁,死前自己撰写墓志,焚烧了所写的许多文章。因他诗情豪迈,语言率直惊人。认识他的人都把他比做杜甫,故称大杜小杜来区别他们。

三、语言表达(7分)

15.依照画线句,续写一句话,要求与画线句句式一致,语意连贯。(4分)

读杜牧的诗,像欣赏一件古玩,既有爽目清新的情趣,又有古朴凝重的风貌。我喜欢杜牧,喜欢他诗文中显现的隽永灵秀的情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时应该深入了解杜牧及其诗作,写出喜欢的理由,并且还要对应画线句前的句子的含意,保持与画线句的句式一致。

答案 (示例)我喜欢杜牧,喜欢他诗文中流露的忧国忧民的沉思。

16.下面是某校宣传栏上的一段以感恩为主题的文字。请你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3分)

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面对感恩这个话题,我们认为

感恩把和谐的门推开了,和谐则把生活的门推开了;只要你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生活到处都是和谐的乐章。

感恩把幸福的门推开了,幸福则把未来的门推开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恩把温暖的门推开了,温暖则把情感的门推开了;只要你用心倾听水流的声音,情感到处都是温暖的节拍。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此题是一个嵌入式仿写题,仿写时要注意形式和内容:第(1)处基本的形式是只要你用心倾听的声音,到处都是。第(2)处基本的形式是感恩把的门推开了,则把的门推开了;只要你用心倾听的声音,到处都是。同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第(2)句中第一个省略号与第二个省略号的内容是相同的,且最后一个省略号的定语部分与第一个省略号的内容相照应;二是注意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

答案 (1)只要你用心倾听鸟鸣的声音 未来到处都是幸福的旋律

(2)感恩把真诚的门推开了 真诚则把心灵的门推开了

只要你用心倾听虫鸣的声音 心灵到处都是真诚的音符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