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下坡或者上坡》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下坡或者上坡

从县政府往东走,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从国税局往西走,是一条长长的上坡路。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条道路。人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同一个事物,至少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乍一听,好像是矛盾的,是相反的,仔细琢磨,其实是一回事儿。立场不同,视角不同,说法自然就不会相同嘛。

从县政府到国税局之间那条长长的下坡路,几天前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把我和我的朋友老周都牵扯进去了。

老周曾经是我的同事,两个人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坐对面,关系相当密切。十几年前下海热的时候,老周义无反顾地下去了,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如今,老周的事业红红火火,连奥迪都开上了。我呢,还窝在原先的那个部门。当然也进步了,不过跟老周相比,我的进步可以忽略不计。

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去的是老地方,农家菜馆。

那个黄昏跟往常一样,老周亲自开车来接我。跟往常不一样的是,在那个下坡路的中间地段,我们发现前面路边上围了一群人。老周把车停下了。

老周说:肯定是交通事故。说完,老周打开车门走了出去。我坐着没动。我不想管这种闲事,弄不好会管出一身麻烦的。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不少,听到的更多。原本是一种美德,可很多人都被自己的美德弄得焦头烂额

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

我说:老周,别管闲事。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不管不行,弄不好有生命危险。我知道自己拖不住老周的后腿。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反对都不行。当年下海的时候就是这样。

我心里有点儿不踏实,跟老周一起下了车。我看见柏油路上躺着一个白发的老人,脑袋上有血,手上也有。跟我想象的一样,肇事司机逃走了。没逃走的是一群围观的看客。事不关己,看看又何妨呢?何况,看过以后,他们至少会捡到一个话题,跟别人说来说去,还可以发几声感慨,加几句议论,甚至还可以骂骂娘。

老周走到白发老人身边,扶起了他的上半身,把纸和笔都递给他,说:老人家,你签个字,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老人的神志还算清醒,他看了老周一眼,点点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注意到,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得歪歪扭扭,而且,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去了。

这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一个声音说:救人要紧,签哪门子字呢?又一个声音说:快点吧,出了人命谁负责?还有一个声音说: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哇。老周一声不吭。我不知道他在心里想什么。我倒是有些愤愤不平。一大群人没一个肯动手帮忙的,现在倒说起风凉话了。

我们把老人送进了医院。还好,伤势不算太重。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下。恰好,老人的儿子也赶到了,住院的事情,让他去安排吧。

老人的儿子是个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脸色很阴,似乎有些愤怒。他没去安排住院的事,而是瞪着眼睛走到我们身边,说:怎么回事儿?老周把前后的经过跟他说了一遍。皮夹克沉默不语,他的表情很怪,似乎不相信老周的话,又似乎是将信将疑。屋子里的空气僵硬了。老周轻轻叹了口气,把证明拿出来给他看。皮夹克低着头看证明,看了很久很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冷冰冰的字:那就,谢谢啦。说完,一转身走了,连老周的姓名都没想起问一下。老周不是肇事司机,他心里是不是特别失望呢?

我对皮夹克非常不满。什么人呀?人家帮了你父亲,你就用这种态度来对人家?老周长长吁了一口气,突然在我的胸脯上擂了一拳,大声说: 走,我们到富丽华大酒店,一醉方休!富丽华是本地最高档的酒店,我和老周还从来没有一起去过呢。

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

【小题1】小说中的老周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小说开头一段关于路的描写和议论,看似闲笔,实为精妙之处,请简析其作用。(3分)

【小题3】小说结尾处老周为什么变得如此兴奋呢?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4】小说描写了老周救助车祸中受伤的老人又坚持让老人在证明他不是肇事司机的字条上签名的故事。有人赞同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时注意保护自己;也有人反对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不应有附加条件。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5分)

【小题5】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A.小说开头说去农家菜馆聚会,为结尾老周决定改去最高档的富丽华酒店一醉方休埋下伏笔,以突出老周做成好事后的兴奋之情。

B.小说中的我反对老周救人,反映了 我的世故与冷漠,说明本质上我与车祸现场的看客没有什么区别。

C.小说描写老人在证明上签字时的情形,说明老人可能伤得很重,突出抢救老人的紧迫性,也自然引出了围观者的一番议论。

D.小说没有明确表明我的身份,而是通过对我的言行及处事方式的描写,暗示我是县政府机关的干部。

E.小说描写皮夹克的行为,既验证了老周坚持让老人签证明行为的正确性,也批评了国人的某种阴暗心理的劣根性。

【答案】

【小题1】①重情义,热心助人。②敢作敢为,有社会责任感。③理智冷静,善于保护自己。(每点1分)

【小题2】①照应小说标题(下坡或者上坡)。②引出下文,为下文在这条路上发生车祸作铺垫。③同一条道路,同一个事物,至少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与老周救人受到不同议论与对待的现象正相吻合,也暗示了当今社会人们道德的滑坡与升华。(每点1分)。

【小题3】

①提示了老周的心理:做了一件好事且未留下后遗症,又验证了自己让老人签证明的正确性,因而很兴奋。②老周的兴奋与皮夹克的沮丧、失望形成鲜明的对比,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锋芒所指。 ③引发读者深思:当今社会,要不要做好人?如何做好人?这社会风气到底怎么了?从而深化了小说主旨。(每点2分)

【小题4】赞同老周:①老周既要救人,又设法避免惹上麻烦,这是社会环境逼他如此,老周这样做,既善良又有理性。②老周既救了人,又没惹上麻烦,不论手段如何,结果是最理想的。

反对老周:①抢救生命第一,容不得犹豫、拖延;②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应该有附加条件。(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观点中的任何一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3 分。)

【小题5】B D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是对语句、语段作用的考查。而语句、语段作用题目一般应该从内容作用和结构作用两方面考虑。这篇作品的结构的特点主要有两点:一是作者在文中善于为下文做铺垫。首先是第一段对路的介绍,不厌其烦地从两个对立面对同一条路:从县政府看,是上坡路;从国税局看,又是下坡路。为下文在这条所发生的车祸埋下伏笔。然后是老周在救人时坚持让老人在证明上签字,也为下文老周向老人的儿子皮夹克出示证明以表自己清白做了铺垫。二是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作者一开篇就是平铺直述一件很普通的朋友之间相约去吃饭的事,接着在文章中间穿插进另外一件事情发生车祸。于是不断将车祸这件事升华,一开始落笔,并不是思索着怎么去救人,而是将笔墨放在围观的群众,描写了他们的语言和动作,渲染了一种很冷漠的气氛,也和之后主人公救人形成对比,也在对比的基础上形成交叉错位,构成反映,突出了当代社会的人心不古。在主人公出现后故事发展的高潮,尤其是主人公老周决定救人时,似乎故事应该落幕,不料,老周坚持让老人在证明上签字,再次将故事推到了更高潮。救了人之后,故事却还没有结束,老人儿子出现后,对老周的好心产生疑问,于是,老周出示了证明,而老人的儿子却又是看了许久许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冷冰冰的字:那就,谢谢啦。这几个字,又一次将故事推到了最高潮。终于穿插的故事落幕了,也将整篇文章的核心展示出来,此事真是令人气愤,却又令人深思。紧接着故事又回归到了我和主人公老周要发展的去农家菜馆吃饭的情节,不过这时文章出现了一个反转,老周决定不去农家菜馆吃饭了,因为他们心里都不平静,要到本地最高档的酒店富丽华大酒店一醉方休了,并留下耐人寻味的一句话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使小说的结构完完整整展示出来,也让读者有个清晰的思路,这也是这篇文章的特色之处。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是对语句理解和作用的综合考查,应该结合全文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分析其作用,尤其是它的内容作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小题5】

试题分析:B.我只是提醒老周别管闲事,以免惹出麻烦,后来的救人行动我都全程参与其中,与袖手旁观说风凉话的看客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D.我的县政府机关干部身份是通过对通过对机关的位置和路的下坡上坡的描写中表露出来的,我的言行和处事方式不能表明这种身份。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