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似
①西洋绘画和中国古代绘画都讲究似。与西洋绘画一度发展到极致的科学写实精神不同,中国古代绘画开辟的是一条具象写意的创作道路。所谓具象写意,非严格写实,亦非纯粹表现;不离物象,又不拘于物象;造化与心源化合为一,了无痕迹。
②一个似字,其中潜存着厘清中国古代绘画具象写意传统的重要线索。古代绘画理论言似,主旨乃是在标示绘画作品形象体系与外在世界之间的复杂对应关系。
③一方面,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似的肯定,实际上肯定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具象特性。似之本义即相像、近似。宋代以前,绘画的题材一直以人物居先。画人物,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似。在这里,似被理解为绘画的恒常追求。宋代以后,山水画、花鸟画繁盛,似的意识则一直不断延展,有新变,但并未遭到过彻底的颠覆。讲似,意味着绘画作品不是绝对独立自足的;讲似,强调了绘画作品需要以外在世界作为自身的基本参照系统;讲似,引导着画家超越对抗关系而去追求与外在世界的一致。
④另一方面,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似的具体界定和阐发,准确揭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写意趋势。肯定绘画要似,并不等于倡导极端的写实。在人物画占据中心位置的阶段,借着传神目标的确立,古代绘画理论适度地拉开了似同完全写实之间的距离。谢赫称画有六法,居首者为气韵生动,而联系人物画的艺术实践可知,所谓气韵生动,强调的就是传神。由强调传神延伸到厘分神似与形似,再延伸到重神似而轻形似,这一历程带给中国古代绘画的直接结果,就是对严格写实的艺术超越。
⑤到山水画兴盛以后,古代绘画理论与时俱进,对似的阐发又出现了重要的衍变。
⑥新变之一是推重神似的范围,由人物扩展到了山水景物。所谓物之神,并非纯粹的客观存在,实乃画家对山水草木之生机天趣与文化底蕴的艺术掌握,是物理与人情的统一,自然与艺术的统一。显然,这种为物传神的要求本身,即已经潜移默化地将写实与写意两极,均衡地融为了一体。
⑦新变之二是不似之似意识的确立。伴随着大写意技法的孕育和发展,明清之际一些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画家,在继续贬抑形似的同时,高张起了不似之似的理论旗帜。
⑧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自身的艺术形象体系,并不与外在世界的艺术对象保持形态上的高度同一,故曰不似。不似者,乃形不似,是对写意趋向的首肯,对执着于形似的极端写实艺术道路的否定或超越。这不似,绝非造型能力低下,而是一种艺术自觉的标志。同时,中国古代绘画创作又始终坚定不移地将追求同外在世界的深层一致,设定为终极的艺术目标,故曰似。似者,乃神之似,理之似,自然之似,艺术之似,既是对具象方式的固守,更是对艺术与自然交融为一的理想境界的简明表述。
⑨不似之似,可以说是对似的最为切当的解释和说明,是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具象与写意特征的最为精辟的概括和揭示。中国古代绘画为创造不似之似的具象与写意的形象体系,开辟了一条个性化的艺术道路。在这里,师法自然与抒写性灵之间达成了完美的平衡。古代画家极为重视对外在世界的接触、观察、把握,视其为作画的前提条件。对于古代画家来说,用以审视的目,固然不可忽视;用以感受的心,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⑩以心灵去师法自然,将心灵与自然化合为一,这样重新熔铸而创造出的绘画形象体系,既保留着自然的大体形貌,又艺术地超越了细节的精确一致,正所谓不似之似。
1213题为选择题。(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5分)
*A.西洋绘画将科学写实精神发挥到极致,难以抒写性灵,因而画作难以呈现作者的个性。
*B.我国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似的肯定,既肯定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具象特性,又揭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写意趋势。
C.我国古代绘画中似的意识一直不断延展,却并未遭到彻底的颠覆。在这种意识下,不管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山水画,都应不离物象。
D.不似之似精辟概括了我国古代绘画艺术具象写意特征,是对艺术与自然交融为一的理想境界的简明表述。
E.按作者倾向性,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以下三个概念按品位由低到高排列为:似神似不似之似。
【A一度发展到极致。(此外,西洋绘画还有纯粹表现的风格、画派,第一段非严格写实,亦非纯粹表现有暗示。)B单说肯定,不全面。第四段说另一方面,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似的具体界定和阐发】
13.下面对第三段加点的对抗关系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写实与表现的对立。
B.造化与心源的对立。
*C.形似与神似的对立。
D.(师法)自然与(抒写)性灵的对立。
【此处所说对抗关系指的是画家个人意识与对象的客观形态之间的矛盾关系。形似与神似都指艺术效果,只是有高下优劣的区别。原文第六段说所谓物之神,并非纯粹的客观存在是物理与人情的统一,自然与艺术的统一。由此可见,神(似)不排斥形(似),包含而高于形(似)。】
14.根据第④段画线句子的意思,联系相关内容,说说确立传神的目标为何能够拉开似同完全写实之间的距离。(4分)
【因为要传神,就不能只是描摹对象的外形,即不能追求完全写实;(2分)还要表现画家内心对于对象神态、气韵的观察、把握、感受,融合画家本人的心灵。(2分)意思对即可。】
15.请联系原文简析最后一段中加点的似字的含义。(4分)
【答案示例:指画家创造出的形象体系艺术地超越了对于自然对象的细节的精确一致(1分),在保留自然的大体形貌(1分)与融合画家对于自然的主观感受、抒写画家性灵之间(1分)达到完美平衡(1分)的状态。(要点:不似(超越了细节的精确一致)、形似(保留答题样貌)、神似(师法自然与抒写性灵的完美平衡)。意思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