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翻译重点语句、把握人物性格、评价人物形象
一、课前案
1、学生预习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译全文。
赘(zhu)婿 滑(gǔ)稽 沉湎(mi?n) 不蜚(f?i) 十驷(s)
赍(jī)金 禳(rng)田 鞠跽(j) 目眙(ch) 狼藉(j)
2、了解史料 《史记滑稽列传》记了淳于髡、优孟、优旃三人的故事。淳于,复姓,源于山东安丘。 滑稽一词的古义与今义并不全同。古义有多义性,屈原在《楚辞卜居》中使用它带着贬义,有圆滑谄媚的意思;司马迁在《滑稽列传》里使用它带着褒义,有能言善辩,善用双关、隐喻、反语、婉曲等修辞手法的意思。
3、概括故事梗概
参考:淳于髡是齐之赘婿,齐威王沉溺酒色,荒废朝政,致使外敌入侵,国家危在旦夕。在左右莫敢谏的情况下,淳于髡讲了大鸟三年不蜚又不鸣的隐语,使齐威王听出了弦外之音,终于发奋图强,使齐国强盛起来。齐威王八年,齐王在楚国用兵的情况下,派淳于髡到赵请救兵,带的东西很少,淳于髡用向田神祷告者的故事予以暗示,最后使楚撤兵。淳于髡还用隐语使齐威王罢长夜之饮,寓救国大计于诙谐的谈吐中,表现了他的胆识和才智。
二、课堂案
4. 朗读正音
5.课文翻译, 找四位同学爬黑板翻译重点语句。
(1.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2.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
(3.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
(4.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五六斗径醉矣。
参考答案:
1.官吏们怠工腐化,诸侯国一起来犯,齐国即将危亡,就在朝夕之间了,左右没有一个敢谏诤的。
2.齐王派淳于髡到赵国去请救兵,带上赠送的礼品黄金百斤、车马十套,淳于髡仰天大笑,笑得系在冠上的带子全都断了。齐王说:先生嫌它少吗?
3.威王说: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么能喝一石呢?其中奥妙能听听吗?
4.如果朋友故交,好久没见面了,突然相见,欢欢喜喜说起往事,互诉衷情,喝到大概五六斗就醉了。
6.简要概括 每段内容大意,并做章节探究。
第一段: 智谏威王发奋图强。 (1)讲述大鸟三年不蜚又不鸣用意是什么?
(2)可以看出齐威王是一个怎样的君王?
第二段: 出使赵国求援退楚。 (1)隐语在向齐威王暗示什么?
第三段: 借酒巧谏齐王戒奢。 (1)从全文来看,淳于髡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1(1)暗示齐威王不理朝政,致使百官处理政事懈怠混乱,国且危亡,而齐威王就像大鸟一样,三年不蜚不鸣,没有任何措施(2)齐威王上任三年,不理政事,左右都不敢谏,最后淳于髡对齐威王说: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齐威王的回答来看,他并不是不理朝政,而是给自己充足的时间来观察了解现实情况,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行动。最后,齐威王以对内赏罚分明,对外精兵出击。在他的统治下,齐国繁荣了几十年。可见,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有所作为的君王。
2以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向齐威王暗示:送给赵国微薄的礼物却想达到向赵国求得救援大军的目的是不现实、不可能的。
3 齐威王:善于纳谏,有所作为;
淳于髡:机智聪敏,能言多辩,仗义执言,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
|
三、课后案
总结归纳梳理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学生分组归纳,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1. 通假字
(1)三年不蜚又不鸣 通飞
(2)诸侯振惊 通震,惊恐
(3)汙邪满车 同污
(4)威王大说 通悦
(5)卒然相睹 通猝,突然
(6)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 通镒
(7)合尊促坐 通樽
(8)髡尝在侧 通常
2. 古今异义
(1)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 古义:言谈辩捷 今义:(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2)未尝屈辱 古义:折服侮辱 今义:受到压迫和侮辱
(3)执法在傍,御史在后 古义:指监视酒政的人 今义:执行法令、法律
(4)私情相语 古义:个人情感 今义:私人的交情
3. 一词多义
说
(1)淳于髡说之以隐 劝说(动词)
(2)笑岂有说乎 说法(名词)
(3)威王大说 喜悦(动词)
者
(1)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语气词)
(2)今者臣从东方来 用于时间词后,表示的时候(代词)
(3)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 用于动词、形容词后,指代人或事物(代词)
故
(1)欢然道故 旧情、 旧的事情 (名词)
(2)故曰酒极则乱 所以(连词)
以
(1)淳于髡说之以隐 用(介词)
(2)以讽谏焉 来(目的连词)
(3)以髡为诸侯主客 把(介词)
|
4. 常见实词
(1)沉湎不治 管理(动词)
(2)赍金百斤 携带(动词)
(3)冠缨索绝 断 (动词)
(4)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 增加(动词)
(5)赵王与之精兵十万 给 (动词)
(6)奉觞上寿 恭敬地捧着
(7)后有遗簪 丢失(动词)
(8)日暮酒阑 尽 (动词)
5. 常见虚词
(1)数使诸侯 屡次 (副词)
(2)国且危亡 将要 (副词)
(3)左右莫敢谏 没有谁(无定指代词)
(4)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就 (副词)
(5)恶能饮一石哉 怎么 (副词)
(6)不过一斗径醉矣 就 (副词)
(7)若亲有严客 如果 (假设连词)
(8)饮可八斗而醉二参 大约 (副词)
6. 词类活用
(1)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使上朝(使动用法)
(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使吃惊(使动用法)
(3)先生少之乎 认为少(意动用法)
7. 特殊句式
(1)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判断句 )
(2)淳于髡说之以隐 (状语后置)
(3)侍酒于前 (状语后置)
(4)()止王之庭 (省略句 )
(5)赐酒()大王之前 (省略句 )
|
四、课后练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卒然相睹,欢然道故 谈论
B. 六博投壶,相引为曹 同辈
C. 日暮酒阑,合尊促坐 尽
D.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非常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 B. 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C. 执法在傍,御史在后 D. 欢然道故,私情相语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髡恐惧俯伏而饮 / 吾尝终日而思矣 B. 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 / 赵宗灭乎,若号
C. 卒然相睹,欢然道故 / 枝枝相覆盖 D. 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 輮使之然也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二项是( )
例句:可烧而走也
A.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B. 先生少之乎
C.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D. 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5. 下列句中之指代的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
A. 先生少之(金百斤,车马十驷)乎
B.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禳田者)
C. 赵王与之精兵十万(淳于髡)
D. 楚闻之(淳于髡),夜引兵而去
6. 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②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1. D 2. B 3. B 4. AC 5. D 6.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