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鸿门宴》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鸿门宴》语段阅读

阅读文章第三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6、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实词,含义有误的一项是 ( )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从 B、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

C、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 D、卮酒安足辞 辞:推辞

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座/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B、为击破沛公军/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项王按剑而跽曰/夜,缒而出

D、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亦以明死生之大

18、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选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刘邦谢罪项王设宴范增举玦和项庄舞剑樊哙闯帐项羽嘉许等事件,期间矛盾时缓时急,危机四伏,险象环生。

B、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理有节的,表现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

C、项羽留沛公与饮,终于演出了项庄舞剑企图击沛公于坐 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可见留沛公与饮是项羽精心策划的阴谋。

D、范增的政治观察力﹑才智谋略绝不逊于张良。但他的致命弱点是对项羽的妄自尊大并不完全了解,他在席上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他擅自布置项庄舞剑,这些都表明他不知己知彼,这就与张良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16.A项 从:使从。考查学生对使动用法的掌握情况。

2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愿意 B.张良西向侍 侍:陪坐

C.目眦尽裂 眦:眼眶 D.刑人如恐不胜 胜:尽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请以剑舞 项王未有以应 B.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按剑而跽

C.今日之事何如 欲诛有功之人 D.军中无以为乐 窃为大王不取也

2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B.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这说明樊哙虽然勇敢豪爽,但无政治头脑。

C.选文叙述了鸿门宴上项羽、刘邦双方斗争精彩片段,生动形象刻画了项羽和刘邦的性格特征,从而显示出不同性格对于斗争成败所具有的意义。

D.选文中人物间的矛盾斗争以及不同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和情态的描述,使鸿门宴上众多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20.A.意:料想21.C(C项助词,的。A.①介词,用;②连词,来。B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修饰。D.动词,作为;动词,认为。)22.B(无政治头脑错。)

9.选出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至鸿门,谢曰 谢:道歉 B.哙曰:此迫矣!臣请入 迫:逼迫

C.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 B.则与斗卮酒 与:赐给

10.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③项王按剑而跽

②因击沛公于坐 ④立而饮之

A. 两个因相同,两个而不同 B. 两个因不同,两个而相同

C. 两个因相同,两个而相同 D. 两个因不同,两个而不同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项伯杀人,臣活之

A.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B.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C. 且庸人尚羞之 D.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段意的是( )

A.刘邦亲自带着一百多人马来到鸿门向项王陪罪,使矛盾得到缓解。

B.项伯掩护刘邦,使项庄不能击杀刘邦。
C.范增屡次举起玉佩暗示项羽杀掉刘邦,但是项羽坚决反对。
D.樊哙的话,表面上声色俱厉,对项王严加指责,暗中却抬高项羽的地位,迎合项羽骄横自大的心理。

阅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到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到第四段中于是遂去, 回答下列问题。

无答案

阅读第一段到第三段中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回答下列问题。

21.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沛公欲王关中:称王,统治。 B.旦日飨士卒:激励。

C.秦时与臣游: 交游。 D.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嫌隙。

2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之奈何∕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B.具告以事∕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惟君图之 D.得复见将军于此∕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23.下列各句所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余)击破沛公军 B.欲呼张良与(刘邦)俱去

C.良曰:(项伯)长于臣。 D.(君)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4.下列都能表现刘邦能够审时度势、当机立断的一组是:( )

①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②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③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④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⑤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A.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25.对上述三段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表面上看,项羽与范增要攻打刘邦的意向是一致的,但实际上他们的根本动机完全

不同。这就为下文鸿门宴两人的不同表现做好铺垫。

B.张良对刘邦忠心耿耿,不但没有扔下刘邦而自己逃命,反而为刘邦分析形势、出谋

划策,发挥了他作为刘邦头号智囊的作用。

C.项伯因个人恩情而故意泄密给张良,并主动帮助刘邦,还在项羽面前替刘邦说好话,

可见他是一个顾私情而忘大义的人物。

D.项羽轻率地就把告密者的姓名透露给刘邦,说明他根本没把刘邦当作竞争对手,更

体现了项羽自矜功伐、不懂政治的性格弱点。 BDBAC

阅读第三段中开头到庄不得击, 回答下列问题。

20.加点字的用法与籍吏民中的籍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刑人如恐不胜 B.顺流而东行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21. 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B.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吾所以为此者

C.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D.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以诗记所遭

22. 下面句子按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欲呼张良与俱去 ④求人可使报秦者 ⑤毋从俱死也 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⑦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⑧沛公安在 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⑩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A.①③⑤/②④⑧/⑥⑦/⑨⑩ B.①⑨/②④/③⑤/⑥⑦⑩/⑧

C.①⑨/②④⑧/⑥⑦⑩/③⑤ D.①③⑤/②④/⑥⑦⑨/⑧⑩

23.下列选项对原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

B.刘邦说有小人挑拨是非,既掩饰了自己先前派兵把守函谷关欲王关中的野心,又暗示项羽不要听信小人之言,抓住了项羽喜欢沽名钓誉的弱点,为自己摆脱危险制造机会。

C.项羽设宴招待刘邦,多次蓄意杀死刘邦,但由于项伯的阻扰没有成功。樊哙闯帐,将众人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来,不仅一切做得合乎礼法,而且忍辱吃了生彘肩。

D.司马迁以极其深微而又明显的爱憎笔触在矛盾开展中描绘人物,刻画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统治人物。刘邦是一个卑鄙狡诈而又极其机变的所谓成功人物;项羽则是一个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的所谓失败英雄。

23.C

阅读第二段中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到结尾, 回答下列问题。

12.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张良出,要项伯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不如因善遇之

13.加点字的用法与籍吏民中的籍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刑人如恐不胜 B.顺流而东行
C.择善而从之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4.从用法特点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字与吾得兄事之中的兄不同的一项是( )
A.卒廷见相如B.常以身翼蔽沛公
C.沛公军霸上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5.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与不如因善遇之中的因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B.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C.因循守旧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2、D 13、A 14.C 15.B

阅读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是时从沛公( 听从) B亡去不义( 逃走 )

C籍吏民,封府库( 户籍 ) D旦日不可蚤自来谢项(感谢 )

1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以: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C.乃: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良乃入,具告沛公

D.为: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臣为韩王送沛公

1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 B.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沛公奉卮酒为寿, 约为婚姻

14.下列加点字的特殊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籍吏民,封府库 登记 B.不如因而善遇之 好好地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道歉 D.妇女无所幸 幸免

1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B.臣为韩王送沛公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C.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D.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17.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

A.将以有为也 B.不能容于远近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夫晋,何厌之有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常用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 争曲直,屡当死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伤告密,项羽听说沛公欲王关中,冒犯了他的尊严,当即决定进攻刘邦;谋士范增乘机揭露刘邦野心,也力主进攻,但两人认识上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对刘邦的不同态度。

B.项羽听了项伯的话后,不假思索,马上许诺,随便改变既定的决策,表现了他为人头脑简单而又刚愎自用。

C.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他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是他为刘邦定下了韬晦之计,欺骗楚王,终于化险为夷。

D.项伯的通风报信,使得刘邦、张良得知了项羽的军事行动。作为刘邦安排在项羽身边的间谍,项伯在鸿门宴会上也常以身翼蔽沛公。

阅读文章一、二两段,回答下列问题。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崤山以东 B.具告以事 具:详细

C.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故交,老交情 D.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存活,生存

2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如因善遇之 因击沛公于坐 B.为击破沛公军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D.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22.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一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

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又让我们看到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来到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20.D(活:使活)21.A(均可解释为趁机;B介词,替;动词,是;C连词,用来;介词,把;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22.D(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和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错。)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