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食堂里的老人
[俄]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在迈奥尔的车站食堂的一角里,坐着一个清瘦的老人,生着满脸硬胡子。里加湾的上空,冬天的暴风一阵阵呼啸而过。海岸上覆着很厚的坚冰。透过烟雪可以听见波涛冲击岸边坚冰的声音。
显然这位老人是到食堂里来取暖的。他什么也没有点,无精打采地坐在长椅上,把两只手笼在补得很坏的渔夫短大衣袖里。
和老人起来的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小白狗。它蹲在老人的脚边哆嗦着。
在老人的邻座上,有一群年轻人,后脑勺绷得很紧,而且通红的,大吵大嚷地喝着啤酒.帽子上的雪融化了。雪水滴到啤酒杯里,漏到熏肠面包上。不过,那些年轻人正在争论一场足球赛,所以没注意到这个。
当一个年轻人拿起面包一口咬下一半时,这条狗忍不住了。它到小桌边,举起前脚,阿谀地望着年轻人的嘴。
彼契!老人轻轻地叫它道,你多不害臊!彼契,你干嘛去打扰人家?
可是彼契仍然站在那里,只是它的前腿不住地哆嗉,因为举乏了,耷拉了下来。等到两脚碰到潮湿的肚子上时,便忽然醒悟过来,又重新举了起来。
但是那些年轻没注意它。他们正谈得津津有味,且时时把冷啤酒倒到杯子里。
彼契!老人又叫,喂,彼契!过来!
小狗很快地摆了几下尾巴,好傅告诉老人它听见了,请他原谅,不过它一点办法也没有。它不看老人,甚至完全背过身子去。它好像在说:我自己知道这不好。不过你又不能给我买一块这样的面包。
唉,彼契,彼契!老人低声说,因为心里难过,声音有点发颤。
彼契又重新摇了一下尾巴,顺便哀求地看了老人一眼。它好像请求他别再叫它
因为它自己心里也不好受,若不是万不得已,它当然绝不会向陌生人讨的。
一个颧骨高大、戴着绿色帽子的年轻人终于看见了这条狗。
要吃的吗,狗崽子?他问道,你的主人在哪儿呐?
彼契欢喜地摇摇黾巴,看了老人一眼,甚至轻轻叫了一声,
您是怎么回事,先生!年轻人沈,您既然养狗就得给食吃,不然就不文明。您的狗跟人家讨食吃。我们这儿有法律规定不许讨饭。
那些年轻人哄堂走笑起来。
净是胡说八道,瓦尔卡!其中一个人喊道,掷给狗一片香肠。
彼契,不许吃!老人喊道。他的脖子涨得通红。
小狗蜷缩起身子,耷拉下尾巴,回到老人身边来,甚至看都没看一眼香肠。
一点渣儿都不许动他们的!老人说。
他开始痉挛地翻他的衣袋,掏出几个银角子和铜子来,放在掌心上,一面数着,一面吹掉钱上粘着的脏东西。他的手指不住地颤抖着。
他走到柜台边,把几文零钱放到潮湿的台子上。
来一块香肠面包!老人哑着嗓子说。
女售货员在碟子里放了两块面包,进给了老人。
只要一块!老人说。
您拿去吧!女售货员低声说,我不会因为您受穷的
谢谢!老人说,谢谢啦!
他拿起面包到月台上去了。月台上一人也没有。一阵暴风已经吹过,第二阵暴风正在刮来,不过离得还很远、甚至可以在利耶卢皮河时岸的白色树木上,看见微弱的阳光。
老人坐到长凳上,给了彼契一块面包,把另一块用灰色手帕包起来,藏在袋里。
小狗痉挛地吃着,老人看着它说道:
哎,彼契呀,彼契呀!真糊涂啊!
小狗没听他说活。它在吃东西。老人看着它,用袖子揩着眼睛风吹下了眼泪。
(选自康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有删改)
|
22.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食堂里的年轻人以养狗不喂食违法来嘲弄老人,还将香肠丢给小狗,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冷漠和缺乏同情心。
B.小说细致地描写了老人掏钱买面包的动作,流露出他对小狗的失望和愤怒,以及对花费的几文零钱的不舍。
C.女售货员低声解释多给一块面包的原因,她帮助老人的同时也顾全了他的面子,这种真诚使老人愿意接受她的帮助。
D.老人责备小狗彼契糊涂,小狗只顾吃东西,这间接表现了老人内心的孤独与悲戚,增添了小说的悲剧意味。
E.本文撷取一个生活片段,通过穷苦人饱受歧视的命运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并善用细节描写来增强感染力。
23.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4分)
答:
24. 结合全文,品味小说结尾划线处的文字,你认为老人真的是因为刮风而流泪吗?为什么?(3分)
答:
25有人认为饥饿的彼契更适合作为小说的标题,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22.B E(B项没有表现对小狗的失望和愤怒,而是受到蔑视之后的愤懑;E项饱受歧视与情节不符,本文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并不明显)
23.①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②推动情节发展,恶劣天气迫使老人进食堂取暖,这才产生了与年轻人的矛盾;③烘托老人孤独的形象,暗示了他悲惨的命运;④与后文景物描写呼应,使文章更加完整紧凑。(4分,各1分)
24他不是因风而流泪,而是为自己和小狗而流泪,眼泪中兼有后悔和痛苦。(1分)他后悔因为舍不得身上仅有的几个硬币,没有早一点主动为小狗买吃的,让小狗忍受饥饿的煎熬和面包和香肠的诱惑,(1分)他痛苦于自己和小狗遭受年轻人的羞辱。(1分) (意思相符即可。)
25.答案示例:
观点一:饥饿的彼契不适合。①小说截取了老人的生活片段,他是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②他在贫困现实中展现出的自尊是作者着重表达的中心思想;③小狗彼契只是陪衬,写它只是为了衬托老人的形象。因此,原标题更合适。
观点二:饥饿的彼契更合适。①小狗彼契是小说的线索,引发老人和年轻人之间的矛盾;②小狗的饥饿体现现实的残酷,从侧面表现老人悲苦的命运;③小狗因饥饿向年轻人献媚讨好,与老人在困境中保持生命尊严相对照,更突出作品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