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同步练习
阅读第一部分以下内容后做题:
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呼喊,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那男人虎虎地在起得慢一点的猪猡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面,向着楼上的另一群生物呼喊:
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松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1.说说第一自然段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其表达效果是什么?
答:
2.第三自然段如何描写包身工起床的情景?这个情景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篷头、赤脚,一边扣着纽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这句话的语法特点是什么?说说她的表达效果,冲字用得好,说说它的好处。
4.1-6段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请详细说说这里点面结合的写法?
(三)说说包身工制度形成的原因
(四)作者如何写带工老板招工的,表现他们什么样的形象?
(五)阅读第二部分后做题
1.第二部分描写芦柴棒遭毒打的情节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2.说说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的保藏,自由地使用,绝对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的含义。
3.阅读第二部分的下列片段后做题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的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能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
说说这段文字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六)阅读第三部分的下列片段后做题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舷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1.概括各自然段的内容
答: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2.饲养的含义是什么?
3.说说结尾的含义
七、概括全文的主题是什么?
|
【练习答案】
(一)第一部分(9-11):记叙包身工清晨起床的情况,描述她们恶劣的居住条件;介绍包身工的来源和身份,说明包身工产生的背景。
第二部分(12-22):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描述她们恶劣的饮食条件;分析包身工发展的原因。
第三部分(23-38):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描述工厂劳动条件的恶劣,揭露包身工所受的残酷剥削、压迫,指出在中国的日本纱厂因剥削包身工而飞跃膨大的趋势。
第四部分:(3941):总结全文。概括包身工的悲惨命运,包身工所受到的残酷剥削、压迫,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
(二)1.答:修辞手法是比喻、拟物,作者把包身工的住宿比作蜂房,形象生动地说明她们住房拥挤,把她们比作生物,又赋予她们动物蠕动的行为,物化她们,是比喻兼拟物的修辞。揭露她们悲惨的非人生活、更没有人格尊严的社会地位。
2.答:作者选取最典型的场面,先写环境再写人,通过描写包身工起床后的一系列先后动作、抓住起床的细节、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来展示骚乱的情景。
它的作用是:说明包身工狭窄的住宿,恶劣的生活环境,起床时骚动不安的情景,表现她们劳累疲惫的形象和备受折磨后麻木、迟钝的精神面貌。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表达作者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包身工制度的愤慨。
3.答:这句话的语法特点是状语前置,表达效果是突出强调她们疲惫不堪的形象状态,冲字写出她们匆忙的动作,害怕挨打的恐惧心理。揭露批判带工老板的凶残。表达作者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包身工制度的愤慨。
4.答:写起床时的情景,作者先写了包身工的群体形象、整体场面。是这一部分是面上的描写,然后写局部、写个体卢柴棒烧稀饭的情景。这是这一部分点上的描写。点面结合是这一部分的主要写作特点。
(三)答: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广大农民破产。
(四)答:作者主要通过他们的语言,采用对比夸张手法,表现他们花言巧语、歹毒的性格。
(五)1.答:主要采用对比手法,通过细节描写的方式,把芦柴棒稀弱胆怯与流氓的强悍残暴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实出包身工没有法律保障,没有做与不做的自由,过着任人践踏、任人压迫的悲惨生活。细节的描写充分表现流氓残暴,表达作者的愤激。
2.答:包身工没有人身自由,不会与外界接融的机会,更不会受外界革命思潮的影响起来反抗资本家,资本家可以安全、放心地使用。
3.答:猪猡一般泥土一般血肉造成的机器是比喻修辞。作者用她们劳动的付出的巨大与猪猡一般泥土一般的生活待遇放在一起对比,是对比手法。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是排比、比喻、反复兼用,形象鲜明地概述了包身工全部的遭遇:劳动强度大,生活质量差,任人践踏,非人的生活。表达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愤慨,对包身工不幸遭遇的同情。
六、
1.答:第一段:用船户与墨鸭的关系比喻资本家与包身工的关系,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吐了再捕,捕了再吐采用顶真回环的修辞手法,阐述资本家与包身工的关系是墨鸭与船主一样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说明包身工受到资本家残酷剥削的观点。又用船户不怎么虐待墨鸭与资本家残酷虐待包身工作对比,阐发作者观点:包身工受剥削还受压迫,她们不如墨鸭。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
第二段:没有没有作者采用排比手法,被饲养者拟物手法,淋漓酣畅地概括包身工的不幸遭遇,愤怒控诉包身工制度的罪恶,作者阐发包身工是现代奴隶的观点。
第三段:作者以自然的黑夜与黎明的关系作比,作者把包身工的生活环境、制度比作黑夜,把无产阶级必将摧毁包身工制度,比作黎明,阐发黎明的到来是不可抗拒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到来势不可挡的观点,表达作者要推翻包身工制度的坚定信念。这是对帝国主义资本家及其走狗的警告。
2.答:饲养本是用于喂养动物,这里用于包身工是拟物手法,揭露了资本家把包身工当着会说话挣钱的动物。用这一词,表达了作者对帝国主义资本家残酷剥削包身工的愤慨,表达作者对她们的同情。
3.答:结尾先采用比喻象征手法,作者把包身工制度在默默地进行,鲜为人知比喻成像死一般的黑夜。把无产阶级革命必将到来比作黎明的到来,说明无产阶级革命必将到来,这是无法抗拒的。表达作者要摧毁包身工制度的强烈愿望。直抒胸臆:警告帝国主义资本家,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