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中国艺术的“月神”精神与“玩味”思维》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中国艺术的审美思维不会倾向于过于理性的日神式的单纯静观,也不会倾向于非理性的狂热的酒神式的单纯体验,而是将两者加以统一平衡后的新的形态月神式的悟性玩味。如果说,西方艺术在思维上体现了空间化倾向,其作品是静止的,可分析的,那么,中国艺术则体现了时间化倾向,其作品是动态的,线状的。

玩味作为中国独特的审美思维,它既不同于静观,也不同于体验,却又包含静观与体验于其中。钱穆有一段话很能说明这方面的不同。他说:观西方剧,可使其心常在剧,观中国剧,可使其剧常在心。把审美的对象放在自己心中去慢慢地、细细地咀嚼、品评、玩味,正是中国审美思维不同于西方之所在。所以,在玩味中,味是作品中的一种审美特质,同时又依存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感受;玩是审美者的审美活动及过程,它既不是对作品特质的被动地反映再现,也不是主体自我的表现,而是作品特质与审美者心灵的一种共振与契合,一种同游与全息。这种共振与同游不是一次性的,而是经过反复地把玩之后可以不断发生新的创造的。

中国人的玩味将西方人的分离了的静观型与体验型、知觉型与运动型、旁观型与分享型等两极连接统一融合起来。如果说,西方人的艺术精神和审美精神表现为分离对立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这两个极端,那么,中国人则把它们统一起来,或者说,取两者之中间点,形成一种新的审美思维──玩味思维。这种思维正好与中国艺术的月神精神相一致,所以用它来标示与西方日神、酒神迥不相同的审美思维亦特别合适:月亮有光,但不明亮;能分辨物体,但不清晰;皎洁迷朦的月色能使你微醉,而决不会发狂。比较起来,西方的日神精神偏向于科学,而酒神精神又偏向于宗教,中国的月神精神则更是艺术的,审美的。

(选自刘承华《中国艺术的月神精神与玩味思维》)

24.结合文意,简要概括中国艺术中的玩味思维的特点。(3分)

25.钱穆说:观西方剧,可使其心常在剧,观中国剧,可使其剧常在心。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请另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26.请根据文意概括西方的日神、酒神的艺术思维和中国的月神的艺术思维有何不同?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中国人更偏爱月神精神的例子。(8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