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好大一片树
虞金星
①我国古时曾有敬字惜纸的传统。为什么敬惜,想来大致有两个理由。
②一是深畏文字。《淮南子》里记述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这部书,神神怪怪的不少,但仓颉造字故事的这个版本,至少说明到汉代,人们对于文字的意义,已经有了强烈的认识。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对此还有点解释: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你看,文字竟能揭示造化的秘密,洞察无迹的灵怪,笔头落得好,甚至能惊风雨,下笔怎能不慎之又重之。曹丕做魏太子的时候,写了篇《典论论文》,讲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后来杜甫把这句话翻译成了一句诗,叫文章千古事。人身易朽,文章不灭,重视身后名的古人当然更加不敢懈怠:你要乱写不堪文章,一想到要千古被后人指指点点,当时就羞死了。二是爱惜纸张。古时纸张加工不易,费时费力,好纸更难得,所以才有用废弃的公文纸印书的故事,而洛阳纸贵,也未必不是因为纸张本就难得。爱惜纸张,几乎成了一种本能,据说到了元代,才有了变化。
③敬字惜纸,代表的是古人于文字慎重其事的态度。
④不过现在,这两个理由,似乎已被推翻。托了工业发展的福,大树一片片被伐倒送进工厂,纸笔变得唾手可得,自然也唾手可弃。总之,时势造出一代人,终于可以摆脱字纸的束缚,鼓荡纵横起来。
⑤无所畏惧偏偏又遇上充分供应,为文便不再慎重,亦容易向海市蜃楼看齐,堂皇而虚浮。时常见到房地产广告里扑面而来的浮夸口号,算是为文时无所不用其极的一例。奢侈、至尊、贵族领地等看起来独一无二,实际上滥了大街的且不说,帝、皇、豪、郡等更是被穷举排列组合而不息。这种用来夸饰自家富庶的蜡,经不起剥蚀咀嚼,就露出了寡淡的本质,甚至还有那么点朽味:皇帝被赶下龙椅一百多年了,再帝啊皇啊是给谁看的呢?
⑥更可虑的是文长公纷纷涌现。不久前旁听一个交流会,一位网络文学写手坦陈,在网上写作时时速数千字,高峰期每天能更新万字以上,难免文字累赘情节拖沓。而传统的文学写作,情形也未必谈得上多好。不少人似乎形成了一个奇怪的观念,两千字能说完的,不到四千字绝不打住。似乎文章不长,就无以显分量,仿佛就屈了自己的才,于是争先恐后晋级为文长公,只是这样就委屈了周敦颐先生,《爱莲说》多好,唯一的缺点就是短,看来还是那时纸张紧张惹的祸。
⑦不过,处在长不可遏的世界里,再回头读读卞之琳区区四行的《断章》,忽然有个奇怪的感慨:节制真是种美德啊!美德这种东西,你越缺的时候,越觉得它不可缺。
⑧话说回来,行文到此,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又可惜了好大一片树。果然知易行难。
14.请概括古人深畏文字的原因。(3分)
15.赏析第六段文中画线句子。(3分)
于是争先恐后晋级为文长公,只是这样就委屈了周敦颐先生,《爱莲说》多好,唯一的缺点就是短,看来还是那时纸张紧张惹的祸。
16.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说又可惜了好大一片树?(4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4人身易朽,文章不灭,重视身后名的古人当然更加不敢懈怠。(3分)?文字竟能揭示造化的秘密,洞察无迹的灵怪。?14.代表的是古人于文字慎重其事的态度:
15.反语。(1分)文长公讽刺那些以文章长度作为评判文章分量及自己才华的所谓的作家。(1分)《爱莲说》以精炼生动见长,如今却以相同的理由为其弊端。将此原因归结为时代纸张紧缺,暗讽当今充分供应的时代对文字缺乏敬畏,文字冗长寡淡。(1分)
16.
托了工业发展的福,大树一片片被伐倒送进工厂,纸笔变得唾手可得,却也唾手可弃。表达出作者对此的批判及惋惜。(2分)?
一个又字不仅趁机将自己调侃一番,讽刺自己也是被自己批评的这类人的一份子。同时借知易行难一句也表达出了想要改变的无力感。(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