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亦吾:周恩来总理一生感念的启蒙老师》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高亦吾:周恩来总理一生感念的启蒙老师
高亦吾1881年生于章丘绣惠镇西关村,15岁考取了济南省立高等学堂。在进步教师萧少瑜的启发和引导下,他与学友赵佑贞、徐云甫等组建了乐群书社和玫瑰花诗社,并投书章太炎,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他们在校赋诗、撰文,斗争宗旨为反清灭洋。18岁那年,高亦吾率先加入同盟会,带头组织起声势浩大、轰动省城的罢课学潮,还以犀利的笔触写出了震惊校园内外的战斗檄文《伊奴出关》。高亦吾的文章及极富影响力的言行,引起了山东巡抚周玉山的惊恐,他亲笔签署通缉令,定要严惩肇事者。闻讯后,高亦吾当即脱掉长衫,剪掉象征大清臣民的发辫,连夜逃离济南,远赴东北。章丘县衙接到逮捕令后,立即派人到西关高家进行严密的搜查,未见其人,便将其霜染鬓发的母亲投监入狱,施刑后又锁进铁牢。
高亦吾辗转漂泊半月,经友人介绍,进入奉天东关模范学校。在这里,他初识了入校新生周恩来,见他精明睿智、气宇轩昂且胸怀壮志,课下便常向他慷慨激昂地讲述反清灭洋的革命道理,沉痛地诉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悲壮之举,使其听得义愤填膺、泪光盈盈。高先生还将邹容19岁时写的《革命军》一书赠给他,使其树立起坚定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信念。高先生借与周恩来同桌就餐之机,向其灌输马克思、孙中山等伟人志士的进步思想。星期天,还同他上街散步,指着外国领事馆满腔怒火地说:这些外国列强协同腐朽的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瓜分华夏大好河山,简直令人难以容忍!周恩来时时处处受到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和教育。
辛亥革命爆发后,高先生率领师生涌向长街游行示威,振臂高呼:鞑虏不除,民国不立,四万万炎黄子孙誓不罢休!周恩来彻底觉悟了,返校后当众第一个剪掉发辫,发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1913年,周恩来入南开中学就读。临别之际,高先生为周恩来命字翔宇,寓意深远;周恩来则奋笔疾书:同心努力,前程万里指日登!署名翔宇,表示对翔宇的认可和对恩师的敬重。三年后,由于战乱不息、政局不稳,高先生辞校赴京到赵伊公署任职。其间,周恩来曾两度进京探望,高先生警觉地叮嘱周恩来,你在天津创办的觉悟社轰动京畿,据传你的名字业已在册,当局声言要捉拿一切成员,你务必当心!周恩来返津不久便被捕入狱,高先生闻讯心急如焚,奋力投入营救,终使周恩来脱离虎穴。
岁月如流,人世沧桑。高先生重返济南后,应邀在省建设厅任职。七七事变后,他毅然辞去公职,返回章丘,县长郭德夫深知先生学识渊博,邀他出面成立城关学堂,先生知其是亲日派,力辞不就,却到西关私塾任教。1939年章丘沦陷,高先生赴济避难。有人举荐他去当地的某汉奸公署就职,高先生断然拒绝,出于生计,他便在济南小布政街开馆施教。1941年春节刚过,高先生突患脑膜炎,遂还故乡。弥留之际,他再三叮嘱爱子高肇甫:日后,一定要想方设法和周恩来取得联系,让他指引前程!2月5日子夜时分,这位深受社会尊重的民主革命战士、一代师表与世长辞,终年60岁。
1947年4月的一天下午,章丘警察局局长带领部下闯入高先生家中,以私通共匪的罪名将其妻子及儿媳逮捕入狱并抄家封门,二人在牢中受尽酷刑。1949年7月,高肇甫遵照父亲遗嘱给周总理写信,历数期间的境况和怀思之情。不久,总理回信,召肇甫进京,在中南海两人长谈三小时。总理得知恩师早已仙逝,不禁悲恸万分,数次泪流满面
后来周总理将高肇甫安排于政务院档案科工作。周总理一生高风亮节,身在高位从未照顾过任何一位亲属,对高肇甫的安排可谓仅此一人。
(摘编自《齐鲁晚报》王绍忠《高亦吾:周恩来总理一生感念的启蒙老师》)
相关链接
奉天东关模范学校是一所较好的小学,从校长到教员都是社会名流。高亦吾初进课堂,就遭遇到一位浓眉大眼、英气逼人的少年学生的质疑发难,这位少年一连提出许多耐人深思的问题,他就是当时年仅13岁的周恩来。高亦吾对这位气宇轩昂的少年非常赏识,从此30岁的高亦吾同13岁的周恩来结成了忘年之交。(摘自《章丘名人录》)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高亦吾在济南省立高等学堂学习期间,投书维新志士章太炎并在其启发和引导下,与学友赵佑贞、徐云甫等组建了乐群书社和玫瑰花诗社。
B.山东巡抚周玉山亲笔签署通缉令,章丘县衙派人到章丘西关高家进行搜查,未见高亦吾,便将其妻子及儿媳逮捕入狱并抄家封门,二人受尽酷刑。
C.高亦吾一身正气,怀有满腔爱国之情,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深深影响着周恩来,最终使周彻底觉悟,剪掉发辫,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D.高亦吾因战乱离沈进京到赵伊公署任职期间,周恩来曾两度探望;后周入狱,高亦吾奋力营救,最终使周脱离虎穴,二人因此结为忘年之交。
E.高亦吾弥留之际叮嘱爱子要设法和周恩来取得联系,高肇甫遵照父亲遗嘱给在京的总理写信,很快接到总理回信并进京,得到了总理的妥善安排。
(2)高亦吾是深受社会尊重的民主革命战士,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6分)
(3)文章写高亦吾的身后事,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高亦吾是周恩来一生感念的启蒙老师,材料中有哪些具体体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案】
(1)(5分)C 3分 E 2分 D 1分
(2)①年轻时就追求进步,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②作为教师,时时处处对年轻学子以爱国主义的影响和教育。③七七事变后,力据亲日派邀请,在贫困中独善其身。④舍家为国,虽家人受其牵连备受酷刑,仍矢志不渝。(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3)①侧面表现高亦吾对革命的贡献之巨大,影响之深远。②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③照应文章标题,体现周恩来对启蒙老师高亦吾的感念与回报。(每点2分)
(4)①高亦吾对少年时的周恩来十分赏识,接受其质疑发难。②高亦吾启迪了周恩来,使其走上革命的道路。③高亦吾曾为周恩来命字,激励周恩来坚定革命信心。④高亦吾在周恩来处于危境时及时提醒,周入狱后又奋力营救。(结合文本分析,每点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A是进步教师萧少瑜的启发和引导;B两次搜家事件混淆;D结为忘年之交是在奉天关东模范学校时。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纵览全文,寻觅信息源,第一段15岁考取了济南省立高等学堂。在进步教师萧少瑜的启发和引导下,他与学友赵佑贞、徐云甫等组建了乐群书社和玫瑰花诗社,并投书章太炎,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第二段高先生借与周恩来同桌就餐之机,向其灌输马克思、孙中山等伟人志士的进步思想第四段七七事变后,有人举荐他去当地的某汉奸公署就职,高先生断然拒绝,出于生计,他便在济南小布政街开馆施教第五段1947年4月的一天下午,章丘警察局局长带领部下闯入高先生家中,以私通共匪的罪名将其妻子及儿媳逮捕入狱并抄家封门,二人在牢中受尽酷刑。加以概括。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可从以下方面考虑:人物的塑造,文章的内容,以及结构上。多角度分析。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高亦吾是周恩来一生感念的启蒙老师,主要是从两人人生的交叉点来说,启蒙老师即在年轻时的影响和交往,主要是在第二、三段。注意概括时要全面。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