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诗经》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美丽的《诗经》

(1)《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诗歌305首。这些诗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风土人情。《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2)《诗经》对我们而言,是一个迷,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我们揭开。可是,它实在是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迷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是我们民族最缥缈的传说,诗曰子云并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几乎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圣经,左右着我们的思维与判断,甚至我们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蒙它赐予,所谓的赋诗言志。但它又总是与我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我们已经把子曰完全历史化了,孔子其人其事已经凿凿可信,铭刻在历史之柱上,而作为诗云的《诗经》一直不肯降为历史,虽然我们也曾认定它与其他的经典一样,是史,但那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它本来就不是描述事实,而是表达愿望,如果说它是我们的心灵史,那倒是很准确。它确是反映了周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堪称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我们也因此为它冠以现实主义之名,但它真正的价值是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痛与爱、愤怒与柔情、遗憾与追求。直到今天,我们已然在痛苦着他们的痛苦,追求着他们的追求。它永远是鲜活的生活之树,而不是灰色的理论与道德教条。虽然,从孔子及其门徒开始,我们就竭力把它道德化;至少从汉代开始,我们就一直把它学术化,但它永远是诗,是艺术,是感性的、美丽的,是作用于我们的心灵与情感并一直在感动我们而不是教训我们的。是的,它应该是,也一直是大众的至爱,是我们的心灵的寄托与表达。

(3)《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事实上,我们无论对《诗经》本身及其中的具体篇章的解释,还是对《诗经》的搜集编辑成书、分类标准及意图,及它所呈现的独特的艺术风采,都莫衷一是。莫衷一是的事实表明我们都只是在臆测,在推断,而不是在证明与发现。是的,我可以稍微武断地一点说,有关《诗经》的现有的学术成果,大多是推断与猜测。对《诗经》中的许多问题我们都各持不同的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是有些问题看起来已经被公认,但那也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是全体的无能。从而无力提出更有说服力结论,便只好这么得过且过,大家一齐装糊涂,往前挨日子。

(4)种种学术上的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事实是苏格拉底早就警告过的,学术在美的问题上是无能为力的。纯洁的爱情是没有背景的,真正的文学欣赏也可能正是没有学术性的,我们是否被感动、被感染,是文学欣赏是否发生的唯一标准,而我们是否还被感动、被感染,正是我们是否具有文学欣赏能力的重要标志。正如一个人对他所追求的绝世佳人的身份背景的过分关注,会让我们怀疑他的真正用心一样,过分学术化的文学研究,也让我们怀疑他是否有爱文学的能力。甚至是否真的爱文学,还是仅仅因为这种学术研究能给他带来世俗的好处。所以我有时大逆不道的劝我的学生不要去读学者们的文学史。学术化的东西有时是很煞风景的。

17.文章第(2)段中说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迷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我们对它恋恋不舍的原因有哪能些?(4分)

答:

18.作者为什么说《诗经》一直不肯降为历史?请分条陈述。(6分)

答:

19.文章最后一段说:学术化的东西有时是很煞风景的。请解释这一句话的含义。(4分)

20. 文中说:《诗经》确是反映了周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堪称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我们也因此为它冠以现实主义之名,但它真正的价值是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痛与爱、愤怒与柔情、遗憾与追求。请你结合下面一首》《诗经》中的诗歌,指出它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同行!

答: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7.答1. 《诗经》是我们民族最缥缈的传说;2. 几乎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圣经;它是我们的心灵史,(是我们的心灵的寄托与表达)(对一点1分,三点全对4分)。筛选信息的能力。

18.《诗经》是表达愿望的,历史是描述事实的。《诗经》表达了时代的情感,而历史反映的是社会现实生活。《诗经》永远是鲜活的生活之树,而历史是灰色的理论与道德教条。(6分,一点2分)找准比较角度,筛选并条概括。

19.《诗经》在于它美丽的的风韵,在于感动读者,而学术是有用心的,它过分地关注《诗经》的身份与背景,目的是求得世俗的好处,因此说学术的东西有时是很煞风景的。找出美人这一比喻的本体与喻体的关系。

20.中心意:社会现实是春秋时期各诸侯之间的战争;感情是表达了面对敌人,同仇敌忾的感情。见课本第三册。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