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天上的星星》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贾平凹《天上的星星》,完成18~21题。(20分)

①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虽然那是为了使他们更快活,我们也乐意呢;但是,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千思万想也不曾明白的。天擦黑,我们才在家捉起迷藏,他们又来烦了,大声呵斥,我们只好蹑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了。

②闲得实在无聊极了。四周的房呀、墙呀、树的,本来就不新奇,现在又模糊了,看上去黝黝的似鬼影。天上的月亮还没有出来,也不见星星,昏亮亮的一个大大的天空。我们伤心了,垂下了脑袋,不知道这夜该如何过去,痴呆呆守着瞌睡虫爬上眼皮。

③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声。

④我们都抬起头来,原本是无聊得没事可做,随便看看罢了。但是,就在我们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分明看得出是有无数个光角儿的。我们就好奇起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但就在这个时候,那颗星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察觉,就明亮亮地出现了。呵,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再数亦不可数,一时间,漫天满空,一片闪亮,像陡然打开了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接了呢。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挑担的,也有提着灯笼跑的。我们只知道夜晚天上要有星星,但从没注意到星星是这么出现的。那是雨天的池塘霎时浮了万千水泡,还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它们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现就要玩一个调皮的谜儿啊!这些鬼精灵儿,从哪儿来的?是一个家庭的兄妹,还是从天涯海角集合起来,要开什么盛会呢?

⑤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

⑥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村东口的那个榆树丫子里升上来了。它总是从那儿出来,冷不丁地,常要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先是玫瑰色的红,像是喝醉了酒,刚刚睡了起来,蹒跚地走。接着,就黄了脸,才要看那黄中的青紫颜色,它就又白了,极白极白的,夜空就笼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我们都不知道这月亮怎么啦,却发现那些星星怎么就少了许多,留下的也淡了许多,原是灿灿的笑,变成了弱弱的光。这竟使我们大吃了一惊。

⑦这是怎么啦?妹妹慌慌地说。

⑧月亮出来了嘛。我说。

⑨月亮出来了,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

⑩我们面面相觑,闷闷不得其解。坐了一会儿,似乎就明白了: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属于月亮的,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星星们的不安分,在吓唬它们哩!

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了。妹妹说。

⑿我们突然又回想起了一切:原来天上并不甚好,月亮睡着了的时候,它才让星星出来,它出来了,就要星星退去。那纷纷扬扬的雪片,五个角的,七个角的,全是薄亮亮的,不就是星星的尸骸吗?或许,就燃起晚霞的大火来烧它们,要不,星星为什么从来就没有叶,没有根,只是那么赤裸裸的星呢?

⒀我们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低了头走到门前的小溪边,要去洗洗手脸。

⒁溪水浅浅地流着,我们探手下去,才要捞起一些来,但是,我们差不多全看见了,就在那水底,有着无数的星星。

⒂啊,它们藏在这儿了!妹妹大声地说。

⒃我们赶忙下溪去捞,但无论如何也捞不上来,看那哗哗的水流也依然冲不走它们。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不能在天上,偷偷躲藏在那里了。我们就不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静静地躲在那里好了。

⒄于是,我们都走回屋里,上床睡了。却总是睡不稳--那躲藏在水底的星星会被天上的月亮发现吗?可惜藏在水底的星星太少了,更多的还在天上闪着光亮。虽然它们很小,但天上如果没有它们,那会是多么寂寞啊!

⒅大人们又骂我们不安生睡觉了,骂过一通,就打起了鼾。我们赶忙爬起来,悄悄溜到门外,将脸盆儿、碗盘儿、碟缸儿都拿了出去,盛了水,让更多更多的星星都藏在里边吧。

18.请理清选文思路,将情节的发展与我们心理的变化按顺序填在下面表格中。(4分)

情节的发展

心理的变化

发现星星前,被大人呵斥,面对昏亮的天空

郁闷伤心

发现满天的星星,数星星

A

B

大吃一惊,闷闷不得其解

联想到或发现月亮像天上的大人

C

D

想办法帮助星星

19.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7分)

(1)品味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2)分析第⑾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3分)

20.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的我们渴望大人理解和尊重,富有好奇心,充满童真,心地善良。

B.文章以星星为线索,行文的思路是发现星星、看星星、议星星、捞星星、藏星星。

C.文章开头写大人和孩子的关系,既暗示了主题,表明大人对孩子们的爱都是虚假的,又引出下文对星星和月亮关系的思考。

D.文章借月亮和星星的关系,表现了我们不满父母那种随意约束孩子自由的行为和态度,希望大人能理解孩子,还给孩子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的主题。

21. 请将下列文段与《天上的星星》一文进行比较,分析所描写的月亮内涵的不同以及奶奶与文中大人形象的不同。(6分)

链接: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

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月迹》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8. A快活得意(或快活起来或好奇起来) B发现月亮出来了,星星就少了

C可怜起星星 (或同情星星) D发现星星藏在水里(或在溪流中发现星星)(4分,每点1分)

19.(7分)⑴(4分)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或用了人格化的表现手法或运用联想或想象)(1分,手法答对任1种即可),写出了我们眼中星星活泼可爱的特点(1分);表现了我们对星星的欣赏、喜爱之情(1分),与前文我们痴呆呆守着瞌睡虫爬上眼皮构成对比,表现我们数星星时兴奋活跃的情状,又为后文写月亮出来之后星星稀少无光彩的情形作铺垫并构成对比,暗示家长制(或威权)对于鲜活个性生命的压抑,引起读者思考(1分)。(意对即可,其中最后一分,学生如能答到下述中的任一点,即给1分:与前文我们痴呆呆守着瞌睡虫爬上眼皮构成对比,或为后文写月亮出来之后星星稀少无光彩的情形作铺垫,或与后文月亮出来之后星星稀少无光彩的情形构成对比。)

⑵(3分)(结构上)照应了开头大人和小孩的关系(1分),引出下文对月亮和星星关系的思考的有关叙述,(1分)(内容上)表达了对星星的同情,暗示了妹妹对大人的不满。(1分)(意对即可)说明: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标准要统一。

20. (3分)C

21.(6分)内涵:《月迹》中的月亮象征(比喻)美好的事物,本文中的月亮比喻(象征)威严的大人。(3分)形象:《月迹》中的奶奶是童心的呵护者和引导者,本文中的大人束缚了孩子的身心自由。(3分)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