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胡秋原:两岸破冰第一人》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胡秋原:两岸破冰第一人

(1)1910年出生于湖北黄陂的胡秋原,15岁时考入国立武昌大学学习理工,后因加入共青团,主编《武汉评论》,反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屠杀共产党人而遭受白色恐怖的追捕。

(2)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国投身抗战,被任命为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中央日报》副总主笔,以及《东南日报》和《香港时报》总主笔,并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创办《祖国》《民主》《政治文化》及《评论》等刊物,宣传全民族抗战。

(3)1948年,胡秋原当选为国民党政府首届立法委员,1950年去台后仍任立法委员、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大学教授,独立主办《中华杂志》。胡秋原一生著作等身,达100余种3000余万字。他一生都在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

(4)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胡秋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便失去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太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两岸必须统一在一起,否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他特别强调: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

(5)1988年4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被公推为荣誉主席。9月12日,他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长女胡采禾及统一联盟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为海峡两岸隔绝40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

(6)到达北京的当日,胡秋原就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的亲切接见。胡秋原充满激情地说:20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民族分裂的状况至今依然存在,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束这个不幸。于是,我不管三不不三不,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与主席共商国是。

(7)之后,胡秋原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面对数千名师生,他慷慨激昂地说:祖国大陆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原 子 弹、氢 弹和使卫星上天,说明中国人能强;台湾的经济建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中国人能富。如果我们中国能够统一,很快就可以富强起来。话音刚落,全场爆发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8)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胡秋原旋风,也惹恼了李登辉。1988年9月21日,也就是胡秋原与邓颖超握手言统一的第六天,李登辉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开除了胡秋原长达50年的国民党党籍。在国民党执政机构中甚至有人叫嚣要法办胡秋原。

(9)面对台岛当局的法办闹剧,胡秋原十分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公里、长达36天的观光访问后,于10月18日凯旋返台。途经香港,他坦然对记者说:我是公开去内地,我也是很光明地回去,我的话也是公开的,我没有得到共产党什么好处,我不过是讲了国共要谈判,两岸要统一,现在我更加强了这个信念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个中国人,只要中国人不开除我,我做中国人到底了!我相信没有人再开除我的国籍,我还要尽做中国人的力量。

(10)飞机抵达台北机场后,面对数百名欢迎者,胡秋原即席演说,再次强调: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台湾一旦脱离祖国大陆,无论有多么成功,在国际强权环境下,都没有安全可言,前途都是暗淡的。因此,未来只有朝统一发展。

(11)1990年5月27日,台湾师范大学为胡秋原举行80寿辰演讲会,时年91岁的陈立夫面对上千名与会者微笑着说:秋原这个人很勇敢,有浩气,他觉得海峡两岸今天应该讲和,不能再相互攻击,结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人忽然跑到北京了话音刚落,全场立刻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

【相关链接】

①胡秋原(1910-2004)湖北省黄陂人,著名史学、政论家和文学家。生平著作等身,达100多种3000余万字。中国国民党党员,台湾资深立法委员,《中华杂志》发行人,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1989年,美国传记学会将胡秋原列入《国际著名领袖人名录》,并颁发奖状。2004年5月4日,94岁的胡秋原荣获中华文艺终身成就奖。

②胡秋原深受顾炎武明道教世精神的影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不畏艰险,屡屡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历经顿挫而失志不渝。非议和谪贬,都无损于他的风骨。郑学稼先生曾说:胡秋原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的镜子。(谢远笋《胡秋原一大家精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三段主要概述了胡秋原早期的一些经历,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为下文写他促进两岸统一的事迹作铺垫。

B.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因为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胡秋原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C.1988年9月,胡秋原飞抵北京,成为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人士,他也因此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D.本文主要写了胡秋原的破冰之旅。胡秋原在访问大陆期间,从高层到民间,穿梭于各地,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E.胡秋原的破冰之举及民族和平统一的主张虽然遭到李登辉政府的强烈反对,但也得到了一些知名人士的理解和高度赞扬。

(2)胡秋原认为两岸必须统一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胡秋原为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作为两岸破冰第一人,胡秋原身上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它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DE

(2)①台湾和大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唇亡齿寒(或台湾是大陆的屏障,大陆是台湾的根)。②在国际强权环境下,台湾搞分裂,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不允许,最终损害的是台湾民众的利益。③统一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筹谋,是走向民族富强之道(或两岸统一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3)①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担任荣誉主席。②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赴大陆访问,成为两岸破冰第一人。③不顾困难,奔走四方,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4)①有坚定信念,勇敢无畏,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和开除党籍法办等威胁;②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一生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③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公开去内地,公开发表演说,光明地回去,坦然面对一切;④高瞻远瞩,胸怀天下,能放眼民族未来,清醒认识到两岸统一的历史意义。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错误。开头三段主要概述了胡秋原早期的一些经历。B.因为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胡秋原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错。前后没有因果关系,只是并列关系。C.成为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人士错,原文说是为海峡两岸隔绝40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士,选项范围扩大了。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两岸必须统一的原因,找到相关信息: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便失去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太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如果我们中国能够统一,很快就可以富强起来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把这些信息进行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先围绕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的努力找到相关信息:1988年4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被公推为荣誉主席。他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是为海峡两岸隔绝40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胡秋原旋风,也惹恼了李登辉。面对台岛当局的法办闹剧,胡秋原十分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公里、长达36天的观光访问后,于10月18日凯旋返台。之后再概括出答案。

(4)本题考查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人物的人格魅力,结合人物的行为就能把握人物的人格。如: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和开除党籍法办等威胁,说明他有坚定信念,勇敢无畏。一生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说明他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他公开去内地,公开发表演说,光明地回去,说明他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他清醒认识到两岸统一的历史意义,说明他高瞻远瞩,胸怀天下。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