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一代儒宗马一浮》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一代儒宗马一浮

郭继民

  学者刘梦溪曾以高人逸士评价马一浮。马一浮幼年时的本是仙人种,移来高士家的诗句似乎预示了其高人的走向。

  马一浮幼年时即智慧过人。初始随母亲学文,母丧后,他的父亲请名仕郑举人来教。后举人辞馆,理由是这孩子才智超老师。父亲从此不再延师,听任自学。马一浮一生阅书无数,且过目不忘,被喻为中国20世纪的读书种子。青年马一浮在赴美期间,广泛涉猎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哲学、社会学等著作。后转赴日本学习日文和德文,并携德文版《资本论》回国,是将《资本论》原版引入中国的第一人。

  中国当时的世界地位及西方人对中国的歧视促其写下了沦海飘零国恨多国命真如秋后草的诗句并最终东归。回国后,马一浮依旧热衷西学,翻译了《堂吉诃德》《政治罪恶论》等著作。自1906年起,他正式转向国学,并在广化寺潜心读书。三年内,他读完了36400余册的四库全书,并做了大量笔记,为其日后的国学研究夯实了基础。

  马一浮的诗歌造诣极高,从11岁的神童诗到临终的绝笔诗,皆融入其性情与学问。他11岁即能依照限韵作出好诗。临终作《拟告别亲友》诗虽短短四十言,但集儒、释、道为一体,诗歌情感真挚,非有真性情者不能作出。熊十力早年曾评价说:马一浮的学问,能百家之奥。其特别之表现在诗,后人能读者几乎等于零。

马一浮的书法亦精纯,他擅长草书,精于篆隶,风格凝练,法度谨严。书法家沙孟海曾说:展玩马先生遗墨,可以全面了解他对历史碑帖服习之精到,体会之深刻,见解之卓越,鉴别之审谛,今世无第二人。

  1907年他曾表达了这样的心愿:欲为儒宗,著秦汉以来学术之流派;为文宗,记羲画以降文艺之盛衰。自此之后,他以传承儒学、续接圣贤血脉为己任,不为时局、世俗所动,终成一代醇儒。梁漱溟评价他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

蔡元培曾请马一浮去北京大学任教,因不同意北大反孔、废经的教学理念,马一浮婉拒之。抗战期间,他为了保留一点儒家的种子,以传统儒家礼教的模式创办了一所书院复性书院。他提倡精英教育,纯然以求学问道、传承圣贤血脉为目的,并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因此谋职或就业。此主张与熊十力产生了分歧。马一浮研儒,不在于义理,而在于复性。马一浮尝言,我不会做官,只会读书,可谓其志坚性醇的体现。

  马一浮认为,儒学的真谛在于指归自己。他真切指出:圣贤唯有指归自己一路是真血脉。真儒者在于切身践行居敬存诚、涵养察识的功夫,而不在于言说。如果学人不能实下工夫、自治病痛、向上提持、自显性德的生命进路,那么多学何益,多说何益?

  他的学术要旨就是六艺统摄一切学术。他认为,六艺皆史的主张流毒天下,误尽苍生,学者须知,六艺本是人性分内所具的事,不是圣人旋安排出来的。若把六经堪称史学甚至是考据学,那么心性之学就将蜕变,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马一浮所说的统摄,指融会贯通之义,它不仅仅是发生于六艺之间,即所谓《易》统《礼》、《乐》,《春秋》统《诗》、《书》等,而且六艺还可以统摄西学。西方哲学所说的真、善、美,皆包含在六艺之中。《诗》是至善,《礼》、《乐》是至美,《春秋》是至真若是西方有圣人出,行出来也是这个六艺之道,但是名言不同而已。虽然其观点值得商榷,然而,他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马一浮终生追求并践行《易经》中语默动静,贞夫一也 的境界,纵观其洁净精微的人生历程,他已进入化境之中,正可谓:性醇智商,道深行逸。默然不说,其声如雷。斯人已逝,精义常存。一代宗师,千古国粹。

材料链接:

  ①马一浮除精通诗、书外,亦精于篆刻艺术,通于画理。沙孟海评价其印风:朴茂高雅,纯用汉法古意新姿,韵味无穷。至于绘事,马一浮虽少践行,但也提出了卓然洞见。他认为,绘事需要有两种准备:一是对艺术史的考察,二是对艺术理论的理解。作为游于艺的绘事最终应归于仁,以达到以胸中至美至善之理想,改正现实之丑恶。

②他为我们树立了一种气质清明的文化典范,一个不沾尘俗、彻底刊落习气的纯粹学者的典范。他在纷乱的时代开启了一种文化境界,这就是语默动静,贞夫一也的境界。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正是因为马一浮启蒙早,幼年就跟着母亲学文,使得他才智极高,以至于后来他父亲请来的郑举人也辞馆不教,父亲也不再延师。

  B.文章的题目是一代儒宗马一浮,但在行文的过程中却写到了他对西方之学的热衷,这样的写法有偏题之嫌疑。

  C.梁漱溟对马一浮的评价,与马一浮欲为儒宗和文宗的心愿以及在纷扰世俗、动荡时局中志坚性醇的表现不无关系。

  D.马一浮曾经提出六艺统摄一切学术的学术要旨,认为六艺之间有统摄关系,西学也合乎六艺之道,作者赞同马氏的说法的。

E.精通艺术和儒学的马一浮曾将二者联系起来,他认为绘事最终应归于仁,达到心中的至美至善之理想,改正现实的丑恶。

(2)文章多处引用他人对马一浮的评价有何作用?(6分)

(3)本文介绍了马一浮哪些儒学主张?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6分))

(4)马一浮能成为一代儒宗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2、(1)选C给3分,选E给2分,选D给1分。D项作者不是完全认同马一浮的说法的,从文章中其观点值得商榷可以看出;A项中才智高于母亲启蒙早并无绝对关系,其中的因果逻辑也不能成立;B项中这样的写法有偏题之嫌疑错。

(2)①使传主形象更丰满;②体现了作者对传主的赞美和敬仰之情;③增强传记的真实性。(每点2分)

(3)①儒学重在复性,不在于义理;②儒学的真谛在于指归自己,强调切身践行;③学术要旨就是六艺统摄一切学术,反对六艺皆史。(每点2分)

(4)①天赋异人。智慧过人,连他的老师都因他才智超老师而辞馆;记忆力惊人,读书过目不忘。

②志坚性醇。以传承儒学、续接圣贤血脉为己任,不为时局所动;不沾尘俗,一生只做学问。

③博学多才。广泛涉猎了大量书籍,并三年内读完四库全书,为国学研究夯实了基础;诗歌造诣极高,书法精纯,精于篆刻,通于画理。

④践行儒家思想。以传统儒家礼教的模式创办了复性书院,终生追求并践行《易经》中语默动静,贞夫一也的境界。(每点2分)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