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玻璃》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4)题。(25分)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肴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瑞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

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挂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构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莱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

B.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

C.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害怕酒店追究责任,让他赔偿报失。

D.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

E.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2)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答案】

(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2)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每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答对即可。)

(3)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要鞠躬,说话谦和;胆小怕事,有点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有点固执,但不失本性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每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答对即可。)

(4)观点一:认同王有福的态度:王有福受伤与酒店管理有关,但他是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负一定责任;王有福害怕赔偿溜走,逃避责任在先,索赔理由不够正当充分;王有福害怕受骗而拒绝索赔,在当时情况下,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

观点二:认同我的态度:酒店失误导致王有福受伤,要求赔偿正当合理;王有福放弃索赔是担心上当受骗,说明他缺乏法律常识,更应进行法律启蒙;王有福式的宽容是对不良行为的纵容,有害无益。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小说中人物设置及其作用的分析鉴赏能力。题目问到我的作用,可根据第一人称的写法对小说所起的一般性作用,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一般来说,小说利用第一人称,可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再加上这篇小说中我是事件的参与者,事件的发展变化是由我提议而产生的,所以我起了推动情节的作用。而且 我主张索赔,小说主人公王有福则放弃索赔,因而这样安排又使我起到了衬托人物的作用。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从小说中王有福说话谦和、见了晚辈也要鞠躬等行为可知他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的性格;从小说中他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这些是可以看出他胆小怕事、有点狡黠的性格;从小说中他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等行为可看出他有点固执,但不失本性善良的性格。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答案并不唯一的探究性题目,答案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而且,这道题还暗中考查了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法律常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这是一道颇有综合考查性质的试题,出得很好。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考生如果采取认同王有福的立场,可从揣摩王有福的心理出发,根据小说中的有关内容,结合相关法律为酒店方面寻找理由;考生如果采取认同我的立场,可从揣摩我的心理出发,根据小说中的有关内容结合相关法律为王有福寻找理由。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