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师说》回答7-8题。(9分)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也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7、下列加框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余嘉其能行古道
C. 吾从而师之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乃大惊,问所从来 圣人无常师
8.翻译以下句子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分)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7 D
8 ①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或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
②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固:本来
B. 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师
C. 是故圣益圣 益:有益
D. 君子不齿 齿:并列、排列
3.下列四组中,全部表明当时从师学习的风气不佳的一项是(3分)
①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⑥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传统的观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B.古代圣人才智超人,却还能虚心地求师学习,这也是他们越来越圣明的原因。
C.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结果各异。
D.士大夫中地位低的认为从师学习是羞耻的事,地位高的则认为是近乎谄媚的事。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分)
译: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3分)
译: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2.C (益:更加)
3.C(①是作者的议论,指出疑难对人而言是客观存在的;④是作者的议论,指出童子学习内容存在问题。⑤陈述为君子所不齿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却相互学习)
4.D (士大夫这里没有地位高低之分,应该是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5.(1)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句意正确、语句通顺1分;所以受译对各1分。)
(2)不明白句读,不能解答疑惑,有的跟从老师(学习),有的不跟从老师(学习)。(句意正确、语句通顺1分;师译对1分;句式译对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