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一路相伴【王保忠】 1944年一个寒冷的冬夜,父亲刚刚把筹到的粮食挑回家就接到了通知:区长让你务必在三天内把军粮送到临川去。 临川多远呀,插上翅膀,三天也飞不去。让九孩去吧,他比你身子骨壮。我娘在一旁说。 父亲瞪了她一眼:灾年筹这点粮不容易,别人去了我心里不踏实。这是给咱抗日政府送粮呢! 我娘便不再吱声,张罗着端饭,一锅玉米面糊糊,一碟咸菜。父亲说:存粮不多了?我娘叹口气,还能将就几天吧。 天刚蒙蒙亮。一股香味从灶间散出来。父亲见我娘在忙着烙玉米面饼子,不由一愣,你倒舍得? 我娘剜了他一眼,不垫个底,去得了? 父亲摇摇头,给你和孩子留下吧。 父亲和娘推来推去,我娘扔出句狠话,想饿死在半道上,就别拿。 上路没多久,空中飘起了雪花。雪不紧不慢地下着,沟沟峁峁都白了。 那边歪脖树下堆着个坟丘,是赵明的坟。赵明是村中第一任抗日,那年村里闹饥荒,赵明偷偷倒卖了一担军粮,被边区政府处决了。 父亲的目光在坟丘上停留了一会儿,仿佛又看到了赵明笑眯眯的样子。赵明爱说笑,一笑就露出白白的牙齿,还喜欢唱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唱得很带劲,很好听。 父亲心里说,你先歇缓吧,等我回来再看你。 雪片子越来越急,越来越大,蝙蝠似的飞舞着。 下一个坡梁时,父亲也不知滑倒了多少次,可他不敢停留,爬起来,挑着担子继续往前走。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父亲似乎听到有人在他耳畔唱起来。眼前不由滑过了赵明的身影,你跟着也好,跟着也好。 天黑下来时,父亲把挑子放到一户人家的门楼下,两只手把衣服的旮旮旯旯摸遍了,始终没有触碰到那两个饼子。你咋这么粗心,咋把救命的东西弄丢了呢?到哪里去找呢?父亲心想,心说得找个歇息的地方了,不然,饿不死也会给冻死。转了半天,总算找到一处破庙。发现墙角有一堆玉米秸秆,便抽了几根点着。这时,他的视线被什么晃了一下,是一颗金黄的玉米粒!父亲霍地跳起来,将那堆秸秆抱到一边,发现腾出的地方有几十粒玉米。他把玉米用扁担上缠着的一节铁丝串拿到火上烤。渐渐地,玉米粒变了颜色,发出噗噗的爆裂声,每响一下,父亲的心也跟着向一下,浑身的每个毛孔似乎都张大了嘴,贪婪地呼吸着玉米粒散出的芳香。 没等天亮,父亲就又动身了。雪停了,天依然阴沉着脸。走了大半天,总算来到一个热闹的集镇。 据我父亲后来讲,他在街上走了一阵子,到后来,父亲总算从一个开杂货铺的婆婆那里讨了一个窝头,半碗稀饭。婆婆摇摇头说,没见过你这种人,挑着粮讨饭吃。这时,赵明又在他耳畔说话了。别磨蹭了,上路吧。 父亲浑身一激灵,给婆婆鞠了个躬,挑着担子上路了。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赵明的声音似乎一直跟着他。 傍晚,父亲又到了一个村庄。这一次,他直接在村外的破庙住下了。他紧贴着粮袋子,忽然嗅到了玉米的气息。他慢慢直起腰,死死盯着面前的粮袋子。你可真是个死人啊,咋不抓一把玉米烤着吃呢。这个念头一冒出来,便再也无法驱赶走了。 你不能,这可是军粮啊。有人在他耳畔说。他的手火烫似的缩回来。不知过了多久,他紧了紧腰带,目光又一次移向了粮食挑子。挑子里鼓鼓两袋玉米,偷吃一些根本不会被发觉。他猛地抓了一把,也顾不上烤了,颤颤地移到嘴边。 你不能!那个声音有些凶恶了。 父亲被击垮了,手一松,玉米粒哗地落进了袋子。 父亲闭上了眼睛,不敢再看粮袋子了,睡意渐渐向他袭来。恍惚中,进来个人。是死鬼赵明。我一路跟着你啊就是怕你犯错。人就怕鬼迷心窍啊,迷住了就会栽跟头。赵明说着拍了拍我父亲的肩膀 半下午时,临川县城已在眼前。突然,有人在他背后喊了一声。竟然是区上的通讯员:日本人马上要打进来,抗日政府转移了 你有没有搞错?父亲咆哮,县政府往哪里走了? 有可能去了顿村。通讯员说。 父亲看了他一眼,挑起挑子,匆匆地奔着顿村去了。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父亲耳畔又响起了赵明的歌声。 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