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斜塔上的实验》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比较阅读练习:七(上)第十八课《斜塔上的实验》

(一)

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这些教授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除了傻乒,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现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他们要让他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
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他一只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
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
练习题:
1、教授们认为伽利略胡说八道的原因是(2分)

2、选文中有点明本文课题的一句话是()(2分)
A.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
B.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
C.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
D.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
3、对斜塔上的实验,教授和伽利略双方的目的各不相同,请分别指出。(4分)
教授的目的是
伽利略的目的是
4、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这一嘘字和下文什么样的反应相照应?接着是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这个难以相信的事情指的又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

5、伽利略用实验所证明的理论是。(2分)


6、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选文内容。(3分)

(二)
经过反复学习和思索,袁隆平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第一步,应该找到雄性不育的植株,培育出水稻雄性不育系。其特点是雄蕊退化,而雌性则是正常的,即通常说的母禾。
第二步,再找一种特殊的水稻品种作父本,给母禾授粉,使它养育出来的后代,全部保持雄性不育的特征,这就是保持系。有了保持系,不育系才能代代相传并大量繁殖。
第三步,还要找一种稻种和雄性不育系杂交,使杂交的后代恢复生育能力,这叫恢复系。有了恢复系,就可以大量生产杂交种子了。
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他披挂上阵,尚未站稳脚跟,冷言冷语便扑面而来。但袁隆平既不争,也不辩,仍然矢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试验。
1964年袁隆平迈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可是不久,文化大geming便开始了。
袁隆平所有搞试验的坛坛钵钵全被砸得稀巴烂,心爱的秧苗不是被折成几截,就是与湿泥污水搅拌成一团。面对这种惨景,他落下了伤心的泪
所幸的是,他的两个忠实支持者藏了四钵试验秧苗。这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袁隆平倍加珍惜,到1968年,已发展到四分秧田了。
为了照顾这得来不易的秧宝宝,袁隆平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然而,就是他视为生命的四分秧田,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还是被扫荡一空。
袁隆平来到试验田边,像疯了似的在狭窄的田埂上走过来,又走过去,狂奔乱跑。当走到一口深井旁,像发现了什么,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
1.简介袁隆平的三系设想,表现他什么精神?(3分)

2.大相径庭说明袁隆平学术观点具有什么特点?表现他什么精神?(3分)

3.不争,也不辩表现他什么精神?(3分)

4.袁隆平迈出的第一步顺利吗?为什么?(3分)


5.袁隆平身处逆境仍坚持进行科学研究,表现他什么精神?(3分)

6.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很好的细节描写读起来感人至深,你能举例说明吗?(4分)


【附答案】:
(一)1.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除了傻瓜通过空间下降。2、C3、现在正是揭穿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接受挑战,证明自己的理论。4、嘲弄的哄笑,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落到地上。5、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6、伽利略在斜塔上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理论。(二)1、开拓、进取精神。2、新颖大胆、创新。3、务实求真和埋头苦干的精神。4、不顺利,文化大geming开始了。5、执著追求、不懈奋斗的精神。6、略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