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战国策》的知识。

2、借助注释翻译课文,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

3、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4、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二、学习过程:

1、导入:情境导入,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文章背景】: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歼灭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2、简介作者及作品

刘向(约前77-6年),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根据一些纵横家及门徒的著述,编订了《战国策》。

《战国策》经刘向整理编辑。全书分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策,共33篇。记事年代上接春秋,下到秦并六国,约240年。内容主要是记载当时谋臣测试游说诸侯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中所记人物复杂,有纵横家,如苏秦;有义士,如唐雎、鲁仲连;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荆轲、聂政。这些人物形象塑造得极为生动。《战国策》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注音

唐雎( ) 缟素( ) 怫然( ) 免冠( )

韩傀( ) 休祲( ) 王僚( ) 以头抢地( )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3)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加惠 广

怫然

休祲

4、对应翻译下列句子

1)寡人 欲 以五百里之地 易安陵,安陵君 其 许寡人!

(2)大王 加惠,以大 易小,甚善。

(3)虽 然, 受地 于 先王,愿 终守 之,弗敢 易!

(4)秦王 不悦。安陵君 因 使 唐雎 使于 秦。

(5)以 君 为长者,故 不 错意也。

(6)而君 逆 寡人者,轻 寡人 与?

(7)公 亦 尝 闻 天 子 之 怒 乎?

(8)布衣 之 怒,亦 免冠 徒跣,以头 抢地 耳。

(9)怀怒 未发,休祲 天。

(10)若 士之怒,伏尸 二人,流血 千里,天下 缟素,今日 是也。

11)安陵 以 五十里 之地 存者。徒 以 有 先生 也。

(12)唐雎 不 辱 使命。

5、理解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唐雎不辱使命》一文选自《 》是西汉末年 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 篇。

(2)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意在言外,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听话者只有凝神谛听,用心揣摩,方能领会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试结合语境体会下列句子的潜台词。

①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渔人甚异之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公将鼓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找出表明秦王说话时的语气、态度变化的语句?这说明秦王有什么样的性格?

(5)最后一段写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原因是什么?对表现唐雎有何作用?

6)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7)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8)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9)同样是拒绝秦王的无理请求,安陵君和唐雎的话却各有分寸,试比较安陵君和唐雎言辞的不同特点。

【文章小结】唐雎是战国时代一位铮铮铁骨、堂堂正气的铁血男儿,面对凶残狡诈的秦王,他大义凛然,慷慨陈词,终于折服了秦王,完成了使命。唐雎这种顶天立地、宁折不弯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课后练习

6、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秦王不说( ) 故不错意也( 仓鹰击于殿上 ( ) 

7、找出文中古今异义字。  

①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古义: 今义:

②虽然,受地于先王 古义: 今义:

③虽千里不敢易也 古义: 今义:

④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古义: 今义:

学后反思:

《唐雎不辱使命》答案

5、(2)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惹我发怒的话,你们国家可要遭殃了。(2)我效法他们三人,将要与你同归于尽。

(3)C

4)怫然怒 色挠,长跪而谢之 从这里可以看到秦王色厉内荏、前倨后恭的性格

5)原因是秦王怕出现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的局面 侧面衬托了唐雎有勇有谋、胆识过人、忠心爱国的优秀品质

(6)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7)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8)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9安陵君拒绝秦王时言辞委婉,比较软弱;唐雎拒绝秦王时立场坚定,观点鲜明,非常强硬。

7、①给予 增加 ②即使这样,然而 转折连词 ③即使 转折连词,虽然 ④撞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