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
主备人:宋新蕊审核人:宋新蕊时间:
学习要点:
1、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正确认识载人航天的意义。
2、激发学生对探索未知、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豪情壮志。
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主要信息能力,把握作者的观点,正确认识载人航天的意义。
2、通过关键语句的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迄(q)今赫赫(h)庞大(png)
禁锢(g)翱翔(o)门槛(kǎn)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庞大
②气质
③禁锢
④迄今
⑤基于
⑥翱翔
3.朗读课文,理清全文的思路,尝试划分文章结构。
二、检查导入
1.导入新课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令中国人振奋的大事,哪个同学知道这件事?(学生回答)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十多分钟后,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yang利 伟由此踏上了中国人期待已久的太空之旅。
在yang利 伟成功返回地球的当天,《中国青年报》的编辑李方发表了评论文章《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板书课题)
2.学生补充介绍作者。
3.读写本课生字词。
4.指名学生概述课文。
三、学习研讨
(一)细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
第1段:提出质疑:载人航天危险,为何不派机器人。
第2-8段:阐述人类探索载人航天意义所在:为人类赢得更大的自由,或是生命的解放。
第9-10段:表明态度:载人航天即使失败,同样能够理解和珍视着尝试和探索蕴含的巨大价值。
|
(二)精读课文,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人类不间断地对载人航天进行探索研究的原因有哪些?作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原因:想利用太空资源,扩大人类的生存空间。最重要的原因;为了克服自然的束缚和禁锢,以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
2.阅读了本文,你从中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探索精神?
明确:能够从中感受人类对航天探索的艰巨性,这种探索并不烂漫,甚至要以做出巨大的牺牲为代价。但是,尽管如此,探索浩渺宇宙,追求人类的更大自由的信念鼓舞着越来越来的宇航员离开地球家园,走向广阔无垠的宇宙太空。这就是人类进行航天探索的伟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人类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探索的宏伟梦想。
3.文章引用在航天事故中遇难的人数和万户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引用宇航员遇难的数据和万户的传说,是为了更有力地阐述作者的观点:航天探索意义重大,它承载的是整个人类对更大的自由的追求,惟其重大,才不畏艰难险阻,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为此,航天探索精神更震撼人心,具有巨大的鼓舞激励作用。
4.文章列举了人类航天史上哪三个里程碑的英雄人物?意义何在?
明确:a.阿姆斯特朗b.杨利c.加加林他们为了实践内心的渴望,勇于追求生命更大的自由的英雄。
5.第8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照应开头,突出中心。
6.淡蓝色的光电指什么?卡尔《暗淡蓝点》中的这段话有什么含义?这段话与载人航天探索有什么关系?
明确:内容上告诉我们要爱惜我们唯一的家园,也流露出不满足于此,应寻求另外的空间。结构上乘上启下,引出下文。
(三)品读课文,赏析关键性语句
1.总有一天你要离开家,去外面的世界,那个终将属于你的世界。(家指什么?那个终将属于你的世界指什么?)
明确:家指我们居住的地球。那个终将属于你的世界是指浩瀚的宇宙太空。
2.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清楚自己要去向哪里,更不知道将会遭遇何种命运,但是他们出发了。没有这种气质,也许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森林里。(这种气质是什么?怎样理解也许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森林里的意思?)
明确:这种气质是指航天史上那些宇航员不畏艰险甚至不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为争取人类更大的自由而勇于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也许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森林里的意思是指如果没有那些勇于探索未知奥秘的英雄,人类不会有今天的文明富饶,而只会停留在原始野蛮的状态中。
3.他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付出了生命代价,不知道当时的人如何看,但我想今天应该没有人会嘲笑他的做法了,因为我们都已经能够很好地理解那个梦想的价值。(你认为那个梦想的价值是什么?)
明确:那个梦想的价值就在于鼓舞着人类的后来者为了能够克服自然的束缚和禁锢,以获得人类更大的自由,从而实现人类生命最大的解放,永不停息毫不畏惧地继续着对载人航天的研究,对宇宙太空的探索。
(四)迁移提高
拓展延伸,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训练点:展示关于航天探索研究的成果和前景,借以丰富学生的航天知识积累,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秘的兴趣和豪情。
训练内容:联系本文及所掌握的有关航空航天的知识,写一段读后感言。
五、反馈检测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动弹(tan)遗憾(hn)禁锢(g)感慨(kǎi)
2、依据拼音填写汉字
名声hh(赫)(赫)q(迄)今
png(庞)大束f(缚)
|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一)
①五岁那年,父亲见他智力还好,便把他送到附近的一所学校。
②由于语言发育很迟缓,表达能力很差,再加上总愿意独自慢慢思考,因此,当老师提问时,他反应总是很迟钝,就像没听见一样,老师很生气,总是狠狠地喝道:
③爱因斯坦,出去!
④他只好默默地走出去,在走廊里一站就是两小时。老师时常在背后说他笨,什么功课都跟不上。
⑤其实这不怪阿尔伯特,他并不笨,只是他喜欢思索,不能立即回答出来;而老师只求现成的答案,并不要求他的学生独立思考。
⑥十岁那年,爱因斯坦进了中学。这时正是普鲁士军国主义在德国泛滥的时期,军国主义充斥着校园。许多孩子羡慕挎着马刀、骑着战马的军人,呼喊着狂热的口号。
⑦生性羞怯的阿尔伯特对这些格外反感。每当他看到有人在军乐队的伴奏下怡然自得地操练步伐的时候,他不是掉过头去,便是愤愤地说:让这些人长脑袋是多余的,只给他一根脊梁就够了。小小年经,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了。
⑧在这期间,使少年爱因斯坦头脑大放异彩的,不仅有他自身的力量,还有一种外来的因素。
⑨他家每逢星期五总是邀请在慕尼黑求学的犹太学生吃晚饭。这是犹太人帮助犹太人的一种慈善活动。有个叫塔尔梅的大学生是这个家的常客。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十二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但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觉得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
⑩大学生和他谈起了自己的哲学观点和深奥的物理学、数学知识,他的小朋友总是那样专心地听着。少年对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表现出不可遏止的热情。饭后的时间不多,可常常被这个小孩的提问占去了。
1.根据选文概括少年爱因斯坦的特点。
明确:表达能力差,喜欢独自思考,是一个暴力制度的反对者,勤学好问。
2.请说说第⑧段的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请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明确:一个叫塔尔梅的大学生见到小阿尔伯特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时,就断定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果然,小阿尔伯特对大学生所教的物理学表现了不可遏止的热情。
4.小阿尔伯特并不是一个让老师喜欢的好学生,老师时常在背后说他笨,什么功课都跟不上。可他却能如醉如痴地读着深厚难懂的数学书。下面这则消息的主人公却对自己书包里的大书丝毫不感兴趣。不知道你是不是这些大书的学习者,你怎样看待学习与兴趣的关系?请结合学习实际谈一谈。(3分)
北京市某小学的四年级学生陈宇打开他的书包,向笔者展示他的两种英语教材:一本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新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另一本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教程》(第一级),也就是公共英语考试教材(简称PETS)。陈宇告诉笔者在学校里老师教新课标英语,但除此之外,他们班上有30多个同学由老师组织报名参加了公共英语培训班。他告诉我们,他一点都不喜欢公共英语这本大书。(消息来自中国教育信息网)
明确: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
(二)
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著。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一抹微不足道的青,就会使他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心湖生辉,荡漾幸福的涟漪。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命力。
春在田野,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翩。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于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浩淼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春天是一缕轻吟唱和的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芳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种希望、梦幻和理想。
热爱春天、播种春天,采撷春天吧!用我们的言传身教去呵护春天、关心春天,用我们的心血精力去编织春天、灌溉春天,呵护关注春天的风吟鸟啼柳绿花红,编织灌溉春天的田园风光妖娆风情,让春天常驻我们身边,永驻我们心灵深处的爱心家园
1、第二段文字中作者描绘了哪几幅春之图片?
明确:田野春图,河畔春图,天空春图,果园春图。
2、从内容上看,第二段文字与第一段中哪句话相照应?
明确: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命力。
3、本文在描绘春天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试写出两种并找出例句。
明确:排比:红杏流火,桃花满霞,梨花飞雪;比喻:热爱生命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著。
4、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和生活的热爱,赞美的思想感情。
5、仿写一个句子,要求与例句的格式相似,修辞手法相同。
例句:青春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
仿句:春天是一部交响曲的序曲;春天是一部巨著的扉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