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半车麦秸(学生用)(肖蕃)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谄媚、霹雳、谩骂、喷嚏等词语,理清故事情节,理解差半车麦秸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2.通过小组合作和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
3.激情投入,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难点
理解差半车麦秸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学习难点
细节描写的作用。
学习时间:二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材助读
一.走近作者
姚雪垠(1910-1999),现、当代作家,原名姚冠三,字汉英,河南邓县人,其作品《李自成》1976年出版的第二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另有作品长篇小说《戎马恋》《新苗》、《春暖花开的时候》、《长夜》等。
二。了解背景《差半车麦秸》写于1938年4月,同年5月发表于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第一卷第三期。小说描写了一个名叫王哑巴、外号叫差半车麦秸的落后农民参加游击队后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的过程。参加游击队前,他憨厚,质朴,善良,但愚昧落后,懵懂无知,有着小生产者
三.文体知识
自主学习
1.差半车麦秸的含义以什么?差半车麦秸在本文具体指什么?
2.差半车麦秸正式出场前,课文先写了游击队员们用差半车麦秸这个绰号打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阅读课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小说的脉络。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1.给下列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
分泌()颤抖()哽咽()忌讳()
喷t()mn()骂pī()雳()chǎn媚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捻(niǎn)碎噙(qn)着坷垃(kēlā)瘫痪(hun)
B、谩(mn)骂谄(xin)媚霹雳(pīl)舐(sh)
C、冷峻(jn)噎(yē)住忌讳(hu)哽咽(yē)
D、喃(nn)喃蹿(cun)出擤(xǐng)鼻涕喷嚏(t)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到我们真正修息的时候,也就是说到我们能够安心睡一觉的时候,我们决不放弃纤灭敌人的机会。()
(2)我们把差半车麦秸这词广乏地引用着,并不顾忌它是否恰当。
()
|
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①谩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谄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出其不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心不在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哽咽: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精句赏析
1.当我们叫出这个词儿的时候,并不含有一点恶意,只不过觉得这样一叫就怪开心罢了。假若在我们队里没有这个宝贝词儿,生活也许会像冬天的山色一样地枯燥无味。
提示:同志们为什么这样喜欢差半车麦秸这个词语?行军打仗中还这样快活,体现了革 命战士的什么精神?
赏析:
2.队长保存着他的那支小烟袋,像保存爱人的情书似的,珍惜得不肯让别人拿去。
提示:队长为何如此珍惜那支小烟袋?
赏析:
3.晚上出发的时候,差半车麦秸在我的肩膀上轻轻拍了一下,用非常低的声音叫道:同志!随即又羞涩地,像小孩子似地笑了起来。
提示:差半车麦秸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表明了什么?
赏析:
当堂检测
5.差半车麦秸初到部队时,是一个的农民,但他又愚昧落后、懵懂无知。在同志们的帮助下,逐渐改掉了坏习惯,思想不断进步,接受了革命理念,变得,并且开始识字。在破坏铁道的战斗中,成长为一名的革命战士。
课堂小结及课堂评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和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
导学过程:
一.知识反馈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二:文本理解
1.本文主人公差半车麦秸的出场是在别人的打趣中出现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王亚吧初到游击队时,思想行为有哪些特点?后来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小说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
三.高效展示
1.细节描写是小说中塑造人物的重要方法,它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你能找出文中这些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吗?
2.本篇小说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四.当堂检测
要求:自主思考,独立完成
6.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他的脖子后面插着一把旧镰刀,腰里插着一根小烟袋,头上戴着一顶古铜色的破毡帽。()
(2)大家都这样叫我。哑巴的脸红了起来,这是吹糖人的王二麻子给我起的外号。()
(3)吃毕饭,他又擤了一把鼻涕在鞋尖上,打了一个饱嗝,用右手食指往牙上一刮,刮下来一片葱叶子,又一弹,葱叶子从一个同志的头上飞了过去。
()
(4)他从地里捏起来一小块坷垃,用大母指和食指把坷垃捻碎,细细地看了一看,拿近鼻尖闻闻,再放一点到舌头尖上品品滋味。()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名著续写难似乎是世界级难题,除《飘》的续集《斯佳丽》赢得赞誉外,像高鹗续书之于《红楼梦》,果戈理付之一炬的《死魂灵(二)》之于原著,都难逃画虎类犬的命运。
B.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闯关东》引起强烈反响,人们评头品足,称赞该剧将近年来花样男子的娇柔一扫而光,重新定位了中国男人应有的气质。
C.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栏目的著名主持人鲁豫,身材娇小,着装优雅,谈吐伶俐,如此玲珑剔透又如此咄咄逼人,与她面对面,你简直不可能有任何躲闪的余地。
D.春节联欢晚会上,蔡明在小品《梦幻家园》中的台词为什么呢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在这笑声中人们心中的所有烦恼都付诸东流。
8.本文语言风趣幽默,作者善于使用北方地区口语,使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你觉得方言应该受到保护,还是摈弃呢?请发表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五.我的收获
六.课堂小结及课堂评价:
本文描写了一个名叫王哑吧、外号叫差半车麦秸的落后农民,参加游击队后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的过程。(王哑巴参加游击队前,憨厚、质朴、善良,但愚昧落后,懵懂无知,有着小生产者的狭隘、自私观念和习气;他参加游击队后,在集体斗争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从昏睡中觉醒并奋起抗争,成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
7.《差半车麦秸》
预习反馈
2.AD中蹿应读cuān;B中谄应读chǎn;C中咽应读y。
3.(1)修息休息纤灭歼灭(2)广乏广泛顾忌顾及
4.①用轻慢、嘲笑的态度骂。②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③趁对方没有料到就突然采取行动。④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课堂检测
5.憨厚老实活泼开朗勇敢干练
6.(1)肖像描写(2)语言描写(3)动作描写(4)动作描写7.CA项,画虎类犬比喻模仿得不到家。不符合文意,可改为狗尾续貂。B项,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感情色彩、使用对象有误。D项,付诸东流指心血白费,这里贬词褒用。8.示例一:应该保护方言。因为方言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多彩的地域文化。示例二:应摈弃方言。因为方言的使用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