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宝物(15分)
余显斌
⑴他准备把母亲送入养老院,因为母亲已患了老年痴呆症。
⑵母亲经常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抱着个铁盒喃喃自语,见了他或者他的妻子,只是一笑。问她说什么,她摇摇头说:什么也没说。
⑶妻子说:这太瘆人了。
⑷尤其有一夜,妻子去洗手间,跑出来看到客厅中坐着一个黑影,吓着她一声尖叫。他也醒了。跑出来拉开灯,只见母亲正端坐在客厅中一言不发。他问:妈,你怎么坐在这儿啊?母亲站起来,摇摇头,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到客厅的。
⑸两人回到房中,妻子生气地道:这日子怎么过啊?说完就劝他:还是把妈送养老院吧,那儿老人很多,还有个伴儿。我们呢,一个星期去看一次,也不会冷落老人。
⑹他摇着头,叹了口气,怎么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⑺他很小就死了父亲,母亲守着他,单门独户。那时,有很多人上门说亲。让母亲再嫁一个,也有个帮手,可都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她怕再嫁人后儿子受委屈。
⑻母亲一个人带着他。靠卖菜为生,一路含辛茹苦。艰难走来,送他上大学,教他做人成才。现在,自己在小城中打拼出一番事业,母亲还没享几天福,就送去养老院,那怎么行?妻子很生气,转过身睡了。
⑼第二天做饭时,母亲又出错了。本来米饭已经做好,母亲又打着煤气灶,结果,一锅饭全糊了。妻子看着满锅的饭,埋怨说:妈,你怎么又开了煤气啊?
⑽憋了半天,母亲回答:我忘了。
⑾另一次,母亲出去了。回来时竟然进错了家,去了另一层楼,幸亏人家送了过来。
⑿这样的事情多次发生后,他的思想开始动摇了,便想:A.把母亲送到养老院住下看看吧,兴许对她有好处,那儿老人多,避免孤单嘛。那天,趁母亲精神好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人,并说:如果你老人家不想去,就不去。
⒀母亲坐在那儿。一言不发。
⒁妻子在旁边,忙说:妈,你去了,如果住不惯,我们再接你回来好吗?
⒂母亲叹了口气,点了点头,想收拾一点东西。她收拾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她常摸索的那个小铁盒。铁盒上上着锁,母亲把他紧紧的抱着。妻子说:妈,这个盒子就放在家里吧。母亲很坚决的摇摇头:不!他说:就让妈带走吧。
⒃得病之后,母亲什么都忘记了,可就是没忘记这个铁盒,一直带着它,从未忘记。妻子拉过他,点着他的额头骂到:你傻啊?你知道盒子里是什么吗?他摇摇头。一直以来,母亲把那盒子看得像宝物一样,他怎么知道。
⒄妻子说:上一辈人总有一些宝物或银货放在手边,妈的盒子里很有可能是这种东西。他一听,也心动了。他知道,母亲的娘家过去是大地主,如果盒子里有什么宝物,拿去养老院丢了,或者遭了小偷,就太不值了。
⒅所以,他伸出手道:妈,把盒子给我看看好吗?
⒆母亲摇摇头,抱得紧紧的,不给他。
⒇妻子见了,忙在耳边叽咕了几句。B.那天他们没送母亲去养老院。当晚母亲睡熟时,他们悄悄拿出那盒子轻轻打开,一时,他眼泪直流。第二天,两人没送母亲去养老院,C.以后也没送母亲去养老院。
(21)铁盒中藏着的不是金,也不是银,是一缕胎发和几颗乳牙。里面有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写着字,记着他换牙的时间,还有第一次剃发的时间。他们那儿有个风俗,孩子的乳牙和胎发要保存好,不能丢失。不然,孩子会夭折的。
(《读者》2012第19期)
13. 联系上下文,依次简述划线的三处各自的产生原因。(4分)
14. 删去最后一段行吗?为什么?(4分)
15.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从经常抱着盒子独自喃喃自语、深夜不由自主地独自坐在客厅里、把煮好的饭烧糊了、进错了家门等事情看,母亲确实已患了老年痴呆症。
B. 对于妻子送母亲去养老院的提议,他一开始同意,接着因不忍心而不同意,然后因怕母亲孤单而动摇了,最后决定还是不送了。
C. 第⑺段插叙了母亲为了不使儿子受委屈而拒绝再嫁的往事,既交代了他下不了决心的原因,又突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无比挚爱。
D. 文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主题,如用母亲对儿子深沉无私的爱和儿子夫妇对母亲的冷漠态度的对比,再如母亲对铁盒子的牢记与对其他事物的遗忘的对比。
16. 请简要分析文题母亲的宝物的含义与作用。(4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