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永葆“童心”之青春》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永葆童心之青春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终身实验,研究青少年将来的成就与他们在校成绩的关系。他对三百多名中学生每隔五年作一次面试,实验进行了60年。教授去世后,他的学生继续从事这一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两者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

这里引用这一材料,并非完全否定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只是想说明造成一个人成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果一个学生仅仅是通过考试取得好的成绩的而不同时在思想上、心理上培育优秀素质,那么,这样的学生往往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美国教授的实验表明不少在校成绩很好的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恰恰没有做出成果。

其中的症结,按我国首席科学家顾均的分析,关键是缺少胆量、童心和磨难。

拥有胆量,就是敢闯,敢于探索。经得起磨难,就是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退缩、不倒下。任何事业要创新,要前进,要取得成就,都离不开这种精神。这好理解。值得多说几句的是童心。顾均说:童心就是指同学们在对自然界的追求中表现出来的自然反映,比如好奇心,尽情玩耍,趣味游戏等。可不可以说,注意童心,就是要保持和发扬儿童所固有的那种好奇心、幻想力与创造欲。防止将儿童头脑模式化、机械化、呆板化。顾均说他的脑子比较好使,与他从小爱玩有关。多玩,能促使儿童多动脑筋。如果不让儿童玩,强迫他们每天做大量作业题,正是使儿童伤脑筋。结果,儿童虽然学会了考试,却损害了今后发展的后劲。

所以,珍惜童心,历来为有识人士所关心。鲁迅对孩子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认为是可以敬服的。世界儿童文学的母题中,就有顽童的母题。那些顽童型的作品,着重表现儿童的任性与调皮以激发和满足儿童的天性。

要激发想象力,就不宜单纯地向学生头脑里灌注知识,而是要努力促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头脑。学会用脑,比生硬死背一些东西,要有用得多。就一个人的成才来说,吸收知识自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能消化知识、运用知识、发展知识。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因此,在对青少年的培养中,要珍视那种充满着幻想、好奇的童心,充分培育他们的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不要用死读书的办法,窒息了这一最具生机、最可宝贵的心灵。

22.文章开头介绍美国心理学教授的实验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2分)

23.作者认为造成一个人成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多方面具体包括(2分)

24.文中引用鲁迅的论述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引用爱因斯坦的话又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4分)

25.标题永葆童心之青春中的童心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

2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

27.结合本文以及中国教育现状,谈谈你对永葆童心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22.造成一个人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仅仅是在校取得好成绩

23. 良好的学习成绩、优秀的思想品质以及心理素质等

24.①珍惜童心历来为有识之士所关心②思考比识记更有利于成材

25.儿童固有的好奇心、幻想力和创造欲

26.我们要让学生永葆童心之青春或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27.(略)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