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
一、课文理解
1、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课文选自《 》。这本书是清代 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作者简介:林嗣环,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2、课文一共5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写演出前的准备和会场情况。本段的善是文眼,贯穿全篇。第二部分(2-4)写口技人的精彩表演。第三部分(5)写演出结束后的情景。
3、全文通过描写一场生动逼真的口技表演,表现出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
4、写作上的最大特色是下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文中以较多的篇幅刻画描写了口技人的精彩表演。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口技人的卓越技巧。另一方面,文章为了衬托口技人表演的技巧之高,也在侧面描写上下了功夫。写听众的反应,就是从侧面突出了口技人表演技艺的高超。
二、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会宾客大宴
(2) 施八尺屏障
(3)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4)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5)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6)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7) 妇拍而呜之
(8)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9)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1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1)曳屋许许声
(12)虽人有百手
(13)不能名其一处也
(14)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15)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6)群响毕绝
2、词类活用
(1)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形容词作动词,
(2)妇抚儿乳 乳:名词做动词,
(3)宾客意少舒 少:形容词做副词,
(4)不能名其一处 名:名词做动词,
(5)会宾客大宴 宴:名词用作动词,
(6)侧目 目:名词用作动词,
|
3、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会 宾客大宴
微 闻有鼠作作索索
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
两股 战战
几欲先 走
虽 人有百手
但 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宾客意 少 舒
4、一词多义
指:1.手有百指
2.不能指其一端
绝:1.以为妙绝
2.群响毕绝
妙:1.众妙毕备
2.以为妙绝
指:1.手有百指
2.不能指其一端
作:1.有鼠作作索索
2.百千齐作
间: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遂于外人间隔
是:1.当是时
2.问今是何时
坐:1.满坐寂然
2.众宾团坐
5、翻译下列句子:
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⑵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⑶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6)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7)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8)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9)会宾客大宴。
(10)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6、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B、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
D、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7、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本文运用了正确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________描写;而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______描写。宾客们几欲选走情形,烘托了口技艺人的__________。
(2)结合全文来看,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从内容上和结构上来看这有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