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研讨与练习说明
深圳龙华中学 邓拥军整理
一、《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熟悉课文内容,体会谢家聚会时的气氛。
这些词语营造出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二、《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称谓的用法,进而探讨古人社会交往活动中的礼仪问题。
第一问是常识性的,有这类常识,读文言文才不至于弄错人称。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家君的用法见课文注释。
第二问是探究性的,学生可以发表不同见解。
三、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设题目的是积累词语。
1.俄,又常与而顷诸字连用,皆片刻义。欣然,高兴地。然,语助,无义;或作的样子。
2.拟,比、比拟。这是古义。唐以后才有准备、打算义,如比拟好心来送喜(唐代民歌),也拟泛轻舟(宋李清照词《武陵春》)。
3.未若,比不上。
4.乃,这里是才的意思。按:此字用法较多,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切忌多讲,碰上一种说一种最好。
5.期,约会、约定。委,舍弃。
四、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设题目的是诱发学生评价诗句的兴趣,评价质量的好坏是次要的,有争论更好。教师可以参考问题研究第1点的说法作解释,但无须作定论。
最后一问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自创比喻更好,如果想不出,也可以引下面这首诗为例,让学生说说诗中对飞雪的比喻好在哪里。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五、古代神话中说月亮上有桂树等,下面这则小故事就是由这个说法引出的。读后评价一下徐孺子的观点。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世说新语言语》)
设题的目的是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世说新语》中记载的古代儿童故事,欣赏他们的智慧和机智。
从古至今,月亮都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徐孺子九岁时,天真无邪,冰雪聪明。他不能忍受大人关于砍伐月中桂树的议论,可能认为这样会破坏月亮的自然之美。他从人眼中有瞳子的事实中受到启发,认为月中若无桂树,必定也会像瞎了眼一般,不再明亮了。他用儿童的思维和眼光看月中桂树的当有当无,机敏有趣。古人讨论月中桂树的诗词很多,如杜甫的《一百五日夜对月》诗: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白居易的《东城桂》诗: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辛弃疾的《太常引》词: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这些诗词可以作为教学参考,让学生了解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