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___________》
将军既(________)帝室之胄(________),信(________)义(________)著(_______)于四海,总(________)揽(______________)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________,西和(________)诸戎,南抚(________)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________);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________)将(________)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________)率益州之众出________于(________)秦川,百姓孰(________)敢不箪(________________)食壶(________________)浆以(________)迎将军者乎?诚(________)如是(________)隆中的具体对策,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政治蓝图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名状用,________)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________)之曰:孤之(________)有孔明,犹鱼之(________)有水也。愿(希望)诸君勿(________)复言。羽、飞乃止。
知识梳理
二、翻译句子
1.时人莫之许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孤不度德量力
翻译: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5.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翻译:但是曹操终于能虎胜袁绍,以弱胜强,不只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谋划得好啊
8.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军是否有(夺取它的)打算呢?
9.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呢?
三、问答总结
1.文中提到的诸葛亮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提到的刘备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答:卧龙的比喻一是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超人才智,二表明他是一个隐居山野的非凡人物。在徐庶看来,枉驾才是得宜,俱来便为屈致,这就更突出了诸葛亮的才能。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
4、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答:凡三往,乃见,既表现了诸葛亮的____________性格,也说明了刘备的热心____________。针对时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
5、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答:a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
b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
C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
6、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答:从政权、地利、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孙、曹矛盾,可结为外援。
7、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答: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所以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暗示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达给了刘备。
8、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答: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根据地,因此最后分析了益州。益州的有利条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可靠的根据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