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静日长
◆[宋] 罗大经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①,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②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③稚子,作笋蕨④,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前,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⑤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叟,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⑥一晌。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则月印前溪(A )。
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彼牵黄臂苍,驰猎⑦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 B ),乌⑧知此句之妙( C )!人能真知此妙,则东坡所谓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亦多乎!
【注释】:①剥啄:象声词,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②麛,音m,小鹿。③山妻:隐士之妻。对自己妻子的谦词。④笋蕨:竹笋和蕨菜。⑤《玉露》:指作者所作笔记《鹤林玉露》。⑥剧谈:畅谈。⑦驰猎: 奔驰追逐。⑧乌: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何。
6.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盈( ) 濯( ) 既( ) 相与( )
7. 请将文言语气词耳哉矣正确填入文中的A、B、C处。(3分)
8.请用两个逗号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准确断句。(2分)
归 而 倚 杖 柴 门 之 下 则 夕 阳 在 山 紫 绿 万 状
9.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
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
10. 作者认为子西诗句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妙绝,但识其妙者盖少,这是为什么呢?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11. 读完全文,从文章描绘的一幅幅画面里,你发现作者崇尚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
12. 积累链接:文中的《国风》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A 》,韩苏文中的韩是指 B (填写人名),陶杜诗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直接展现其早出晚归这一田居生活的诗句是 C 。(3分
答案
6.(4分)盈:填满,长(生)满濯:洗既:早已各相:相互,一起。
7.(3分)A.矣B.耳C.哉
8.(2分)断句多处:归而倚杖柴门之中,则落日在山,紫绿万状(错一处扣1分)
9.(2分)(我)从容不迫(幽然)地徒步在山中小道上,抚摩青松竹林,和小鹿小牛一起在高高地山林和繁茂的草坪里歇息。(重中之重关心径、犊、于、偃息等词语,恰当顺畅就可以)
10.(2分)彼牵黄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者,只见衮衮马头尘、匆匆忙忙驹隙影耳,乌知此句之妙哉!(答出划线的重要信息内容也可以)
11.(2分)尊崇这类杜绝政界、隐居深山、物我融为一体、悠闲自在自适的山居生活。(意近就可以)
12.(3分)A.《诗经》B.韩愈C.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见错无分)
二:
1.表述以下语句中字体加粗的词
①多家大山深处当中家:________
②睡午觉初足,旋汲泉水汲:________
③偶遇园翁溪叟偶遇:_________
④而月印前溪矣印:_________
2.与原文中归而倚杖柴门之中中而字的实际意义和使用方法同样的一项是( )
A.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以说知类
B.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C.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一样
3.汉语翻译下边这一语句
苍藓盈价,花落满径,门无剥啄,松影摇缀,禽声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对文意的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内容第1段描绘作者闲雅万状的生活,呈现了多副人与环境和睦交往的界面。第2段则为作者对尘事人生道路的感叹。
B.原文中的《国风》即《诗经》,《太史公书》即《史记》,陶杜指陶渊明和杜甫,韩苏指韩愈和苏轼。
c.匆匆忙忙驹隙影耳里驹隙影即四字成语白马过隙,含意是日影如乳白色的马儿急急忙忙驰过间隙,描述時间过得十分快。
D.彼牵黄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不但依靠了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的意像,并且说的是也像苏轼一样的喜好捕猎去玩的当权者。
答案
1.①家:家居或居家。(要是能答出专有名词使用或专有名词使用的含意就可以)
②汲:抽水或汲水。
③偶遇:不期而至或不经意遇上。
④印.倒影或进入。
2.C
3.翠绿色的青苔爬满楼梯,花束布满了小道,沒有叩门的响声来打搅,松柏树的影子杂乱不一地映在土里.路面和上空时常传出小鸟的啼鸣。
4.D
参照译文翻译:
唐子西的诗中写到:山静似太古,日长如过小年。我将家安在大山深处的里边,每到春季末初夏(的情况下),葱郁的青苔生满楼梯,落下来的花朵布满小道,没人来叩门(打搅),(唯有)松柏树的影子朦胧参差不齐,路面和上空时常传出小鸟的啼鸣。下午不久睡够,就采点天然山泉水,捡两根松树枝,煮苦茶喝(它)。凭兴趣爱好读2~3篇《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其陶渊明、杜甫的诗、韩愈、苏轼的文章内容。悠悠然从容不迫地走在新路上,摸下松柏树竹子,跟小鹿(一样)都会高高地山林和繁茂的草坪里歇息。坐着来玩赏奔涌的山泉水,(用这水)漱口清洁冼脚。迅速返回竹子做窗的家中,就会有山居的老婆和年幼的小孩,干了春笋和蕨菜,端出小麦煮的饭,欢欢喜喜的吃一个饱。在窗户边上下笔起來,管它是多少写个几十个字,(或是)进行个人收藏的模版字帖、(名士)手迹、画轴来一起赏析。劲头来啦就诵读现代诗,有时候草书一每段《玉露》。再煮上一杯苦茶,外出到溪水踱步,不经意碰到种地的大叔或钓鱼的盆友,问一问桑树叶麻虅,谈一谈梗米水稻,猜一猜气温,比谁钓的鱼多,碰到传统节日或吉日,大伙儿就约好一起用餐畅谈人生。回家了后靠在柴门边上,就(但见)落日挂在山顶,(山林和天上)蓝紫色翠绿色繁杂诸多,快速变幻莫测,漂亮得令人眼花。(直到牧童骑在)牛背上和笛声一起回归,那麼月儿(早已)映在溪流到了。
品味子西的这句诗(指前文山静似太古,日长如过小年句),能够说得上绝佳了。可是这句诗尽管妙,明白那表达效果的人却少。这些牵着狼狗、驾着苍鹰,新款奔驰追求在声色名利场中的人,只看到滔滔的马头灰尘和匆匆忙忙的过隙马影而已,哪了解这话的表达效果呢?如果谁可以确实了解那样的奥秘,那麼如同东坡说的,没事儿静静的坐着这,一天时间仿佛过得像二天了。假如活七十年,就是说一百四十岁,那样的获得难道说很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