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①,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②,熏渍③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⑤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⑥鱼之肆⑦,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⑧,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14.表述以下句中加点的词。(3分)
(l)较明易习者也?(2)君子必慎交游焉。
(3)无友不如己者。
15.以下每组语句中,加点词的实际意义使用方法同样的一项是()(2分)
A.墨子悲于染丝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B.如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可远观而不能亵玩也(《爱莲说》)
C.耳濡目染,当然似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来源于:学科网]
D.要以与善知识居杀以正应陈涉(《陈涉世家》)
16.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语法。(2分)
但好于我,便足贵之。
17.以下了解不精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阐述了环境因素对人精神性格的危害,强调交朋友对人成才的必要性。
B.文中以入芝兰之室自香,入鲍鱼之肆自臭这一衣食住行状况来证明人的神色非常容易被同化作用的大道理,比喻论证栩栩如生品牌形象、当然切合。
C.近墨者黑,旁观者清也表明了耳濡目染的大道理,多与名贤交游,方可遭受有利陶冶,颜氏家训对如今青少年儿童的成才仍有指导作用。
D.在中国中华传统文化中,仍以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来代表君子不随波逐流的品性,这与文中见解一致。
答案
14习:学习培训慎:慎重,慎重友:以....为友或交友
15.C
16.要是比我出色,就得以要我注重他。
17.D
参照译文翻译
我出世在乱离之际,长出在领兵中间,转移逃亡,所见所闻已多,遇到名仕贤才,沒有不心醉魂迷地憧憬敬仰的。人到青春年少情况下,精神意态还未定形,和别人相处亲密接触,遭受熏渍陶染,别人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即便無心去学习培训,也会耳濡目染,当然类似,更何况别人的审美与表现专业技能,是更加显著便于学习培训的物品呢!因而和善知识在一起,好似进到抚养芝兰的花室,時间一久当然就清香;倘若和坏人在一起,好似进到卖生蚝的店面,時间一久当然就腥味。墨子见到染丝的状况而哀叹,说的就是说这一含意啊。因此君子在交朋友层面务必慎重。孔子说:不必和比不上自身的人做盆友。像颜回、闵损那般的人,哪能经常出现,要是有胜于我的地区,就很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