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忆门前两候归,客中长夜梦魂飞。
料应此际犹依母,灯下看缝寄我衣。
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1、元好问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客意?请简要分析。(5分)
2、两首诗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分)雪天(冬天)客居他乡的孤寂和无奈;(2分)对家乡与亲人的深切思念, 对小儿女的怜爱和想念,尽快与亲人相见心情的急切。(3分)
2、(6分)虚实结合。元诗中,实写自己身处寒冷屋内、面对昏暗灯火孤枕难眠的情形;虚写归途出现在眼前,仿佛见到儿女们在山间眺望等候父亲归来、听到了他们在计算父亲归期的情景。高诗中,实写自己在客居他乡的长夜中,常常梦回家乡;虚写回忆中两个女儿一齐在门前等候父亲归来,和想象她们在灯下依偎在母亲身旁,看着母亲缝制衣服的情景。(答出虚实结合或答出想象,给2分;分别说明两首诗中实和虚的具体内容,各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每忆门前两候归,客中长夜梦魂飞。
料应此际犹依母,灯下看缝寄我衣。
【作品鉴赏】
《客中忆二女》充满了温馨之情,全诗欣慰而温暖
作者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像,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采用的是“主客移位的对写法”,作者不说自己思念妻儿,却通过想像妻子灯下缝衣,二女相伴思念身在远方的自己的场景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之情。通过写女儿看母亲深夜给父亲缝寄衣裳的生活小场景来表达对妻儿的无比思念,尽管有别离无奈之伤,但更多充满了温馨之情,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欣慰而温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