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渔家傲·秋思》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渔家傲·秋思
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揭示了作者和征人们怎样的共同心理?(2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参考答案
1.这两句诗掲示了作者和征人们思念家乡却因未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去的矛盾心理。
评分标准:(2分〉思念家乡(思乡)1分,未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去(爱国) 1分。
2.表达了作者及守边将士思念家乡而又慨叹功业未立的复杂情感,表现了他们的爱国之情。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崇山峻岭之间,落照将尽烟雾飘动孤城紧闭。
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悠悠笛声在严霜的夜空回荡,谁能安然入睡,将军白了头发士卒泪流不尽。

注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此调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⑵塞下:边境险要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⑶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
⑷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等声音。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
⑸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⑹长烟:即荒漠上的直烟,因少风,烟直而高。
⑺燕(yān)然未勒:此指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雕刻,刻石记功。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⑻羌(qiāng)管:羌笛。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⑼不寐(mèi):睡不着。寐,睡着。

 

 【作品鉴赏】

 《渔家傲·秋思》上片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

这首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上片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颇得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上片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边塞,虽然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代诗人的笔触下,却依然留着相同的印迹。
 

  《渔家傲·秋思》下片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 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燕然未勒”是由《封燕然山铭》这个典故而来:东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执笔,颂汉威德,就是所谓“勒石燕然”。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总之,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起到真切感人的效果。

 

【名家点评】

宋代魏泰《东轩笔录》引欧阳修评语:“穷塞主(外)之词。”
清代贺裳《邹水轩词筌》:“按宋以小词为乐府,被之管弦,往往传于宫掖。范词如‘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将军白发征夫泪’,令‘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者听之,知边庭之苦如是,庶有所警触。此深得《采薇》《出车》‘杨柳’‘雨雪’之意。”

作者简介

范仲淹
范仲淹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