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冬夜赠别友人》和《送狄宗亨》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冬夜赠别友人
作者:卢纶
愁听千家流水声,相思独向月中行。侵阶暗草秋霜重,
遍郭寒山夜月明。连年客舍唯多病,数亩田园又废耕。
更送乘轺归上国,应怜贡禹未成名。
【原文】送狄宗亨
作者:王昌龄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思”一句表明友人远行,诗人孤独地在月下行走,以此排遣心中的思念。
B.颔联通过写暗草重霜、寒山明月,表达出一种不离不弃、缠绵悱恻的情感。
C.颈联指诗人客居他乡多年,数亩田园已经荒芜,只剩多病之躯,生活清苦。
D.“更送”一句写朋友乘车归京,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引发了无限的感慨。


2.本诗中“秋”是“悲戚哀伤之秋”。下列关于秋的诗句中情感不同于“悲戚哀伤”的一项是(3分)
A.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元稹《菊花》)
B.老来忧患易凄凉,说到悲秋更断肠。(文天祥《又三绝》)
C.一夕秋风蕙草摧,何当燕婉向泉台。(屈大均《哭华姜》)
D.枕前人去空庭暮,又见芭蕉白露秋。(刘言史《病中客散复言怀》)
3.下面这首诗与卢诗都是送别诗,请比较两首诗情感上的异同。(6分)
送狄宗亨(王昌龄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4.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
①本诗开篇即写“愁”,但也有很多诗歌是间接表现愁闷之情的,如李清照《声声慢》:“              ,             、晚来风急”。
卢纶在诗中写了自己客居多病的经历,杜甫在《登高》中也有类似经历的两句是:“                              ”。

参考答案
1.B(3分)
2.A(3分)
3.(6分)
相同:都对朋友的思念之情(2分)
不同:王诗感情单一,卢诗感情复杂。(1分)卢诗还有朋友离去时引发对自己处境的忧虑,表达了对自己生活清苦和怀才不遇的感慨(3分)。(“生活清苦”1分;“怀才不遇”2分)
4.(4分,每空1分)
①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②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愁听千家流水声,相思独向月中行。
侵阶暗草秋霜重,遍郭寒山夜月明。
连年客舍唯多病,数亩田园又废耕。
更送乘轺归上国,应怜贡禹未成名。

注释
【1】卢纶:唐朝天宝末年举进士,一生坎坷,仕途不达。

【2】轺:yáo,古代轻便的马车。

【3】贡禹:西汉时人,以精通经义、品行端正著称,官至御史大夫。

【作品鉴赏】
《冬夜赠别友人》表明友人远行,诗人孤独地在月下行走,以此排遣心中的思念

“相思”一句表明友人远行,诗人孤独地在月下行走,以此排遣心中的思念。颈联指诗人客居他乡多年,数亩田园已经荒芜,只剩多病之躯,生活清苦。“更送”一句写朋友乘车归京,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引发了无限的感慨。本诗中“秋”是“悲戚哀伤之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作品鉴赏】

《送狄宗亨》全诗通俗流畅,隽永深沉,抒发惜别之情

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全诗内容是诗人对朋友真挚情谊的表达,抒发的是惜别之情。狄宗亨,王昌龄的朋友,事迹不详。
“秋在水清山暮蝉”,送行的时间是秋天的傍晚。“水清”,说明天气晴朗,“暮蝉”,日落的时候尚有蝉在鸣叫。“洛阳树色鸣皋烟”,说明送行的地点和朋友要去的地方。“洛阳”是诗人与狄宗亨惜别的地方,也就是今河南省洛阳市;“鸣皋”,狄宗亨要去的地方,在河南省嵩县东北,陆浑山之东有“鸣皋山”,相传有白鹤鸣其上,故名。又称九皋山,山麓有鸣皋镇。本句中的“树色”和“烟”是写景,暮色苍茫中洛阳“树色”依稀可辨,这是实写;在洛阳是看不到鸣皋的“烟”的,但与朋友惜别时,向朋友要去的地方望去,烟雾朦胧,这是虚写。

《送狄宗亨》后两句直抒情怀,说明两人情谊非同一般,借景抒情,委婉含蓄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诗的后两句直抒情怀。“愁不尽”说明两人情谊非同一般,后句侧重点是“空度”,他说,(你走了)我很惋惜(无人与我做伴),白白度过这个凉风飒飒、气候宜人的秋天。这两句语意浅近,而诗人与狄宗亨的深厚情谊却表现得十分深刻,即所谓“意近而旨远”。
这首诗语言通俗流畅,含意隽永深沉,虽然只有四句,但却以情取景,借景抒情,委婉含蓄,意余言外。因为一首“七绝”只有二十八个字,表现的思想感情又较复杂,这也就难怪诗人惜墨如金,用一字而表现丰富的内容,如第二句以“烟”字概括说明想象中的鸣皋景物,第三句以“愁”字表现诗人对狄宗亨的感情之深,皆是妙笔。

作者简介

卢纶
卢纶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
王昌龄
王昌龄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