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1)有人说首联惊字用得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3分)
(2)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4分)
(3)简要分析尾联蕴含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惊,在句中是吃惊、惊讶之意,诗人惊叹时间已至暮秋时节,光阴似箭;(1分)实则感慨自己年华逝去之快,不免生出人生迟暮之感。(2分)
(2)诗人九日喝酒与赏花的人事活动;(2分)不顾衰老对故国江山的赤胆忠心。(2分)
(3)对王处士千里寄作问讯的感激;对自己亡国飘零身世的感慨与无奈;恢复明朝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答对1点1分,2点2分,3点4分)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重阳节这一天突然发现已经到了晚秋时节,不免心惊,你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瞩望。
离别思念的情怀唯有靠浊酒排遣,忧愁中满目都是丛生的菊花。
我且把自己这一腔报国的忠肝义胆留存给苍天大地,让故国的江山见证我斑白的鬓角吧。
多多承蒙你千里之外的关怀询问,我是一个亡国之人,如同被放逐一样,已经无家可归。
注释
①酬:以诗文相赠答。王处士:王炜暨(jì)。处士,旧时指有才德而不出来做官的人。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②秋老:指暮秋时节。
③相望:互相怀念。一涯:一个角落。这句说:两人各在一方,彼此殷切想念。
④浊酒:新酿的酒。
⑤愁眼:忧愁的眼光。黄花:菊花。这句说:天地间还存在有肝胆相照的人。
⑥阅:经历。鬓华:鬓发花白。华,同"花",这句说:经历江山(指国家)的兴衰变化,不觉两鬓已经花白。(在文中也可译为“见证”,让故国的江山见证我斑白的鬓角吧)
⑦讯:问讯。
⑧逐客:这里指作者已流落在外,就象被放逐一样。
 

【作品鉴赏】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作者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表现故人天涯,离怀浊酒,悲怆的感慨

这是一首赠诗。王处士,名炜是作者的好友。此诗写出了他们虽天涯沦落,却肝胆相照的友情,写得沉着深挚。这是一首酬答诗,但与一般应酬之作不同。它在抒写离情别愫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而这两种情感却是如此有机地熔铸在一起,整首诗苍凉沉郁,情切意深,表达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颇能打动读者的心弦。诗中"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此诗风格:沉郁悲怆,深沉凝重。
顾炎武的这首《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在晚秋的背景下,抒写着身事、家事、国事的情怀——惊觉秋老,满眼黄花,萧索的色调充溢字里行间;故人天涯,离怀浊酒,悲怆的感慨触手可接;两鬓斑白,逐客无家,苍凉的情绪弥漫不散;天地变色,神州易主,郁结的哀愁直透骨髓;但肝胆犹存,江山作证,坚贞的心志更催人泪下。诗人将满腔块垒,诉诸这些交织的形象,熔铸成一首节奏铿锵的五言律诗,展现出沉郁苍凉,悲壮凝重的风格特征。

作者简介

顾炎武
顾炎武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