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恶树》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恶树
作者:杜甫
独绕虚斋径,常持小斧柯。幽阴成颇杂,恶木剪还多。
枸杞因吾有,鸡栖奈汝何。方知不材者,生长漫婆娑。

(1)诗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如果将鸡栖奈汝何改为鸡栖无奈何,对意义和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影响?请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诗歌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恶人当道、贤良被压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愤懑、不满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理。
(2)这两句话都明显地表达出对鸡栖树难以铲除的无奈之情,将问句改成陈述句,不会影响意义的完整性。但改后,表达效果会受影响。问句能增强无奈之情,但陈述句无法达到这一效果。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独绕虚斋径,常持小斧柯。
幽阴成颇杂,恶木剪还多。
枸杞因吾有,鸡栖奈汝何?
方知不材者,生长漫婆娑。

注释
①恶树:此诗作于上元二年,当时杜甫为避安史之乱,寓居成都草堂。

②鸡栖:指皂角树,树体高大。

【作品鉴赏】
《恶树》描写安史之乱时期恶人当道、贤良被压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愤懑

《恶树》诗歌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恶人当道、贤良被压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愤懑、不满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理。这两句话都明显地表达出对鸡栖树难以铲除的无奈之情,将问句改成陈述句,不会影响意义的完整性。但改后,表达效果会受影响。问句能增强无奈之情,但陈述句无法达到这一效果。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