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送春》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送春
作者: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1. 子规的别名是什么?它常在什么季节啼鸣?
2. 子规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常借以抒写悲情,在这首诗歌中所表现的是怎样一种情感?

参考答案:
1. 别名杜鹃鸟,它常在暮春季节啼鸣。
2. 子规不停啼叫,不信唤不回已消逝的春光,作者借此抒发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释

1.更:再,重。
2.檐:屋檐。
3.子规:杜鹃鸟。
4.啼血:形容鸟类啼叫的悲苦,一般指杜鹃鸟的啼叫。
5.不信:虽则不信,然春去依旧

【作品鉴赏】

《送春》描写“燕飞来”表现春光未逝,生机犹存的暮春景象,抒发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诗,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诗中的“落更开”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表现了春光未逝;“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飞来飞去,表现了春光生机犹在写出了暮春景象:春光未逝,生机犹存的特点。

《送春》与以往借杜鹃来喻哀伤的诗不同带有积极意义,表现自己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作者简介

王令
王令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