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首诗的前两句分别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4分)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白诗描写了暮春三月柳絮飞舞缠绵、行人头发因落满柳絮而变白的画面。(2分)王诗描写了暮春三月花朵有凋有开、燕子在矮檐下飞来飞去的画面。(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惜春之情。(1分)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白诗把黄莺、杨花人格化,安排黄莺给杨花捎信,让杨花牵缠住春天的脚步,不让它归去,(1分)王诗把子规人格化,让子规的叫声把春天呼唤回来。(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三月尽是头白日,与春老别更依依。
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
【作品赏析】
《柳絮》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之一,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不舍之情。
白诗描写了暮春三月柳絮飞舞缠绵、行人头发因落满柳絮而变白的画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惜春之情。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白诗把黄莺、杨花人格化,安排黄莺给杨花捎信,让杨花牵缠住春天的脚步,不让它归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释
1.更:再,重。
2.檐:屋檐。
3.子规:杜鹃鸟。
4.啼血:形容鸟类啼叫的悲苦,一般指杜鹃鸟的啼叫。
5.不信:虽则不信,然春去依旧
【作品鉴赏】
《送春》描写“燕飞来”表现春光未逝,生机犹存的暮春景象,抒发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诗,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诗中的“落更开”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表现了春光未逝;“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飞来飞去,表现了春光生机犹在写出了暮春景象:春光未逝,生机犹存的特点。
《送春》与以往借杜鹃来喻哀伤的诗不同,带有积极意义,表现自己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