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梨。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二只,归去来兮。
1:这两首曲的前四句都写了秋景,但手法和意境特点各不相同,请作具体分析。(4分)
2:这两首曲分别用不同的抒情手法表达了何种相似的志趣?请作具体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赵曲写景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描写出一幅宁静幽美又灵动清逸的水乡秋暝图。(1分)滕曲写景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出了萧瑟肃杀凄清的秋景。(1分)
2:都表达了归隐之志。(1分)赵曲全篇写景,描绘幽美如画的水乡,只在尾句通过描
述采菱女摘荷叶戴在头上,互相呼唤归去的情景,寓情于景,间接抒情(含蓄)(1分)表达了归隐之志。滕曲前四句写景,表达人生迟暮之感,后四句直写人事,预想归隐后的田园生活,直抒胸臆(1分),表达了倾慕陶渊明,急于归隐的志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澈的溪水之中飘荡着一叶小舟,在靠近两岸的秋水里开满了荷花,一群美丽纯洁的农家少女唱着渔家歌谣,歌声飞入荷花丛中,惊起了一群栖息的水鸟,突然风雨欲来,采莲少女却处乱不惊,从容不迫地采下一茎绿荷叶戴在头上作雨具,返舟归家。
注释
①芙蓉:荷花。
②鸥:水鸟。
③休:语气助词。
【作品鉴赏】
《【仙吕】后庭花_清溪一叶舟》曲中全然写景,无一句写情,然而读后却使人满心意绪,有出尘之感
一群美丽纯洁的农家少女荡舟在清清的河水中,唱着渔家歌谣,歌声飞入荷花丛中,惊起了一群栖息的水鸟,画面变得明快活泼起来。但“乱云愁”却作了个陡转。风雨欲来,而采莲少女却处乱不惊,从容不迫地采下一茎绿荷叶戴在头上作雨具,返舟归家。全曲也许寄托着处于政治风云变幻中的赵孟頫的归隐之心。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嫩柳的枝条又柔又细,莎草如茵铺满大地。几枝红杏争闹着探出围墙,深深的庭院里把秋千系。好雨初晴,东效多美丽。看儿孙们在月下扶犁。官场的风尘已在我的心意之外,四周的青山却都在我的眼里,回来吧,学陶渊明那样回乡隐居。
注释
⑴莎茵:像毯子一样的草地。莎,即莎草。茵,垫子、席子、毯子之类的通称。
⑵媚:娇美。
⑶黄尘:暗用唐令孤楚《塞下曲》:“黄尘满面长须战,白发生头未得归。”指官场上的风尘。
⑷来兮:为语气助词,相当于“吧”。
“数枝”二句:这是化用《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和叶绍翁《游小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诗句。
院宇深,秋千系:这两句是从冯延巳《上行杯》“罗巾莫遮香,柳外秋千出画墙”和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乱红飞过秋千去“等诗句中脱胎出来的。
蜗角名,蝇头利:比喻极微小的名利。《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输与”二句:陶渊明,性嗜酒,又爱菊。参看白朴[双调·寄生草]“但知音尽说陶潜是”注。陶陶,和乐的样子。
【作品鉴赏】
《普天乐》通过自然风光的描绘或对官场名缰利锁的批判,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倾慕
这首小令是其中的第一首。作者从描写春景入手,以细腻的工笔,用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描绘春天景象。景中并具有层次美,而且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情,景愈美而情愈深,目击心萦,无不撩起浩然归志,终于水到渠成,逗出了“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的结句。可见作者写景都是为了抒情写志,这是一种以景见志的极好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