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羸疾卧家山,牧竖樵夫日往还。
至论本求编简上,忠言乃在里闾间。
私忧骄虏心常折,念报明时涕每潸②。
寸禄不沾能及此,细听只益厚吾颜③。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2.本诗将多种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试结合全诗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诗人晚年病居故乡,每天与牧童樵夫交往,发现平民百姓虽没有俸禄,却比达官士人爱国,心感惭愧。在这些对比中可以看到一个落寞自责而充满爱国情怀的诗人形象。
2.首联叙述描写了自己的生活处境,颔联在对比中发议论,颈联直接描写野老的语言,尾联议论兼抒情。全诗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赞美了民间爱国力量,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几年羸疾卧家山,牧竖樵夫日往还。
至论本求编简上,忠言乃在里闾间。
私忧骄虏心常折,念报明时涕每潸。
寸禄不沾能及此,细听只益厚吾颜。
注释
①本诗原有题注:路逢野老共语,归舍赋此诗。“识”通“志”。
②陆游自注:二句实书其语。
③厚颜:惭愧。
【作品鉴赏】
《识愧》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赞美了民间爱国力量,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诗人晚年病居故乡,每天与牧童樵夫交往,发现平民百姓虽没有俸禄,却比达官士人爱国,心感惭愧。在这些对比中可以看到一个落寞自责而充满爱国情怀的诗人形象。首联叙述描写了自己的生活处境,颔联在对比中发议论,颈联直接描写野老的语言,尾联议论兼抒情。全诗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赞美了民间爱国力量,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