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拟行路难(其四)》是鲍照的寄寓悲愤之作。
B.诗人用泻水流淌这一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
C.通过酌酒吞声踯躅不敢等词,足见作者所忧的是些情感琐事。
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这是本诗的名句,写出了底层人士及千千万万不得志者的内心痛苦。
答案:C
2.对《拟行路难(其四)》解说不正确的是( )
A.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有作品集《鲍参军集》十卷传世。
B.《拟行路难(其四)》是古乐府诗,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C.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这是个有名的比喻,水的流向各不相同,带有偶然性,但四面流散却是必然的。
D.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属五言体乐府诗。
答案:D
3.作者前面说人生亦有命,似乎他已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事实是否如此?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答案:地,岂是平的?泻水于地,难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低不同的地势而流向各方吗?一个人的遭际如何,犹如泻水置地,不是也由出身的贵贱、家庭社会地位的高低决定的吗?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从第二个反问句心非木石岂无感可以看出作者的真正意思:哪里是什么人生有命,人的出身贵贱、地位高低,完全是由不合理的社会现实造成的。
4.泻水四句作者言不当愁,接着写借酒浇愁。结合前几句和作者身世经历,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谈谈是什么样的愁?
答案: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消愁,但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几杯酒能驱散的?吞声踯躅不敢言,是说将已经爆发出来的巨大的悲慨吞咽下去。不敢言三字蕴藏着无穷的含义,表明诗人所悲、所感、所激愤不平的并非一般小事,而是有着重要的社会政治内容;愈是不敢言说,愈见出感愤的深切。
【译文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