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江上南望九华》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江上南望九华
作者:晁补之

过铜陵南,一山高出云上,奇秀可骇,余未尝至江南,遽曰此九华也,问之良是。


 

1.这首诗第一、二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
2.这首诗的语言较有意蕴。请以忽露、惊骇为例加以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3分)比喻。把云端的孱岩比作髻、簪,形象地写出了九华山的巍峨挺拔、形貌雄奇秀丽。
2.(5分)忽露二字描绘出九华山从云雾中突然耸立而出的神奇景象,与下句缥缈一词相呼应,同时为下文抒情做铺垫;惊骇二字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态,生动描绘出舟中人看见美景后的震撼,间接烘托出景象的神奇,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惊喜之情。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过铜陵南,一山高出云上,奇秀可骇,余未尝至江南,遽曰此九华也,问之良是。
注释
①孱:同“巉”,指陡峭。
 

【作品鉴赏】
《江上南望九华》描绘了九华山的雄奇秀丽风景,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第一句和第二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云端的“孱岩”比作髻、簪,形象地写出了九华山的巍峨挺拔、形貌雄奇秀丽。“忽露’’二字描绘出九华山从云雾中突然耸立而出的神奇景象,与下句“缥缈”一词相呼应,同时为下文抒情做铺垫;“惊骇”二字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态,生动描绘出舟中人看见美景后的震撼,间接烘托出景象的神奇,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惊喜之情。

作者简介

晁补之
晁补之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