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咏史诗荆山》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天下黄河势欲奔,江南游子黯销魂。
阴风怒作波涛险,秋雨忽来天地昏。
下榻可堪尘满席,开怀赖有酒盈尊。
晓晴又上征鞍去,城下新添涨潦痕。
 

1.在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结合诗歌所咏历史事件进行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4分)描绘了一幅凄清、冷寂,令人心寒的画面。诗中写抱玉岩下桂树枝繁叶茂,一片苍翠,清澈的溪泉日夜不停地向远方流去,落日下的荆山,木落山空,远处还不时传来悲哀的猿鸣,这些都让人产生凄冷之感。
2.(4分)运用了融情于景、联想等表现手法。桂叶繁茂、寒溪东流、空山日落、清猿哀啼,诗人即景生情,融情人景,由眼前猿鸣哀啼,自然联想到卞和献玉的历史故事,借此表达了璞玉以为石,贞士以为狂的悲哀,同时也哀怜自身才高位卑,官场失意。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下黄河势欲奔,江南游子黯销魂。
阴风怒作波涛险,秋雨忽来天地昏。
下榻可堪尘满席,开怀赖有酒盈尊。
晓晴又上征鞍去,城下新添涨潦痕。
注释
①邳州,今属江苏省徐州市。
②卞思义,字宜之,约公元1338年前后在世。长于咏物,曾任浙西宪府掾、都水庸田司使。
 

【作品鉴赏】
《过邳州风雨不能渡宿州治》描写黄河势欲奔的地理大环境,波涛凶险的水路环境,表现一个江南游子暂时栖息于邳城的无奈伤感之情

这首诗从黄河势欲奔的地理大环境,阴风怒号波涛凶险的水路环境,秋雨忽来天昏地暗的季节天气,以及下榻之处尘满席的艰苦生活环境等方面,表现了诗人作为一个江南游子,漂泊在外,却又为风雨阻隔,暂时栖息于邳城的无奈伤感之情。尾联运用了虚写和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作者设想次日清晨的情景:雨过天晴,作者又要骑马踏上新的征程,放眼望去,只见城墙之下新添了积水退去后留下的痕迹。这里借景抒情,突出了作者伤感、企盼等情怀,是的全诗余味悠然。

作者简介

卞思义
卞思义思义(生卒年不详,约1338年前后在世),字宜之,楚州(今江苏淮安,一作光州)人。早年有诗名。浙西宪府以其才贤,辟为属掾。虽居官,犹不废吟咏。任满转达德录判,又辟为庸田制司掾史。能苦吟,对客谈诗,终日不绝。尝寓陵阳,乐其山川之美,观游之暇,...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