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大孤山》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大孤山
作者:朱彝尊

两孤去百里,宛在中流半。
匪独形胜殊,气亦变昏旦。
天梯鬼斧开,庙火神鸦散。
昭昭云月辉,历历明星烂。
空水既澄鲜,浮光亦陵乱。
飘飘御泠风,恍惚度银汉。
未有归与情,空深逝者叹。

 

1.试概括诗中描写的大孤山景色的特征。(4分)
2.诗人面对大孤山却未有归与情,你如可理解作者的这种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示例:(1)大孤山立于水流正中间,地理位置和形状特殊;景色变换,朝夕不同;山路高险,庙宇凄清幽谧;空中月光皎洁,湖水澄澈空明。(1点1分,共4分。)
2.答案示例:诗人此时奔波在外,面对大孤山空深清冷的景象,自然有着深沉苦闷的情感;(2分)诗人未有归与情,是因为诗人还有未竟的事业和理想,无法做到归与,只能在这空静深幽的景色中叹息,寄寓了诗人强烈的人生感慨。(2分)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两孤去百里,宛在中流半。
匪独形胜殊,气亦变昏旦。
天梯鬼斧开,庙火神鸦散。
昭昭云月辉,历历明星烂。
空水既澄鲜,浮光亦陵乱。
飘飘御泠风,恍惚度银汉。
未有归与情,空深逝者叹。
 

【作品鉴赏】
《大孤山》通过描写大孤山空深清冷的景象,寄寓了诗人深沉苦闷的人生感慨
大孤山立于水流正中间,地理位置和形状特殊;景色变换,朝夕不同;山路高险,庙宇凄清幽谧;空中月光皎洁,湖水澄澈空明。诗人此时奔波在外,面对大孤山空深清冷的景象,自然有着深沉苦闷的情感;诗人“未有归与情”,是因为诗人还有未竟的事业和理想,无法做到“归与”,只能在这空静深幽的景色中叹息,寄寓了诗人强烈的人生感慨。

作者简介

朱彝尊
朱彝尊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醧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